第一章 信件(2 / 3)

天空下的小屋 百香 2388 字 2023-06-13

田地的中间有一个打谷场,这是很早以前村里花钱修建的为数不多的水泥地面,阳光从早上一直到下午都能照射在上面,能很好的把粮食晒干,西面种了几排白杨树,高大的树干和宽阔的叶子为田间劳作的人们提供了一块阴凉的休息之地,干活累了可以在这里小憩一下。现在正是午饭时间,已经有不少人过来吃饭了。看着这里人多,背着斜挎包的邮递员把车停在了树底下,自行车上还有满满两娄书信,这是远方的人寄来的相思。不管有没有自己的信件,端着饭碗的人都会围上来凑一凑热闹。有些与邮递员相熟的人会邀请他去吃饭,有些则是关切的询问他有没有自己的信件,在嘈杂的声音中,邮递员依然有条不紊的翻找着。  “有没有李文华的信,有没有刘新来的信......。”  邮递员听着名字在信娄里仔细的替他们一封一封的翻找着,拿到信的人高兴的走回到自己家的位置,在一家人期盼的目光中读出信里的内容,没有收到信的人则是有点失落。  “有没有张兴国的信”  “我记得应该是有张兴国的信,等我找找看,张兴国,张兴国”邮递员边念着名字边替青年找着信件。  “哦,找到了,给你”  邮递员抬头将信件递给站在人群后面的,一个拿着扁担,光着膀子皮肤黝黑的青年手中。信是从省城寄过来的,上面用钢笔写着一行清秀的字,青年接过信封看了一眼便激动的扔下扁担,快速的往远处的田里跑去,湿滑的地面让这个身手矫健的青年不小心摔了个四脚朝天,脚上背上全是泥土,好在信封被牢牢的抓在手中,举的高高的,并没有沾到泥巴,青年不觉得疼痛,又起身跑着。隔着老远,他就大声的喊道  “大哥,大哥,你的信到了”  青年向着一群人边跑边喊。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远处站着男女老少九个人,听到青年的喊声,他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一起看向了这边。可能是离的太远了,他们并没有听清楚青年喊的什么,直到青年跑近了之后,才看到他手上拿着的是他们日夜期盼的一封信。  站在田里的九个人和跑着的青年都是一家人,站在水田最中间的明显比他们旁边的人年长的一男一女是这群孩子的父母,年纪大概在五十岁左右的样子。父亲身形高大,看起来十分硬朗,母亲满头花白的头发,身形消瘦。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在艰苦的年代里一共养育了八个孩子,四男四女,站在田埂上挑着一担秧苗的是大哥,名叫兴国,五年前在恢复高考后是县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这份荣耀就好比封建时期的状元郎一样,即使已经过了几年,县里又陆陆续续的出了好几个大学生,但他的名气依然是响当当的,也算光宗耀祖了,他今年二十五岁,大学毕业一年了,在省城的高中担任实习语文老师,趁着放暑假的时间回来帮家里种田,也正好回来商量一下自己的婚事。紧挨着母亲旁边的是大姐,她叫大姑,这是农村普遍使用的名字,她今年二十二岁,那个时代的女孩是很少有机会去上学的,尤其是在农村,所以她就没上过几天学,作为家里唯一成年了的女儿,从懂事开始就帮着父母种田和打理家务事,虽然已经到了结婚的年纪,但家里的大哥还没有结婚,她自然也是往后排着队,作为大姐的她也是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弟弟妹妹,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先让他们吃。在阳光下奔跑的拿着信封的青年是二哥,他这个辈分的人名字里都有一个兴字,好像是已经准备好了的名字,大哥叫兴国,考上了大学,现在为国家培养着下一批优秀的人才。他叫兴家,今年二十岁,父母本想着让他也考个大学,但家里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大哥读书已经花了不少钱,已经没有足够的钱来供他读书了,他也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在上完初中后,也就没有继续再读。本来他们家族是那种高大的基因,但从小他就跟在父亲后面下地干活,也许是因为从青春期开始就挑重担,导致他的身高被压的长不起来了,所以比起父亲和大哥,他明显要矮上大半个头,后来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以后,他就是家里面最矮的那个了,虽然他个子不高,但浑身都是肌肉,尤其是胳膊上,使劲的时候坚硬的像一块石头,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了种田的一把好手,家里种田的大部分任务都是他和父亲两人承担的。跟在大哥后面的少年叫兴财,今年十七岁,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平时寡言少语,性格木讷,总喜欢一个人板着脸安静的坐在一旁,很少有事情能让他笑的,从小到大都不爱学习,也是读完初中就没再读了。站在大姐旁边的是二姑和三姑,她俩年纪相仿,一个十五岁,一个十四岁,都是还没读完小学就被父亲拉回来帮忙干活了,二姑是家里话最多的一个人,平时在家里就是一个话痨,嘴里不停的说着话,就连三哥想一个人待一会的时候她都要凑过去说上几句,有她在,家里更加热闹了。最惨的还得是三姑,每天都要承受二姐在自己的耳边说个不停,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会被吵的睡不着觉。有这样的二姐在身边,她凡事都不用考虑,遇到问题问二姐就行,不需要有什么主见。老七是个男孩,现在一家人将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希望他能延续兴国的意志,也考上大学,所以他叫兴文,今年十岁,上小学三年级,自从兴国回来以后,他就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即使是在田里干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