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立得起来的。
也算是明棣的爹保养得宜,总算是生下了三个孩子。
只不过他亲如手足的朱家兄弟自从上位之后,看向他的眼神也和之前不太一样。
明棣的爹心里清楚两个人从此,只能有表面的和平,内里都得为自己谋一谋了。
所以,明棣从小就知道自己肩负着什么。
也很清楚自己应该隐藏的是什么。
他父亲在家中修建了很大的密室,就在他的书房后面,从小就给他请了师傅,在密室里教他武功,还教他在宫里学堂学不到的东西。
没错,他爹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如何保全明家了。
他又怎么能置身事外?
明棣自懂事起,对自己就非常严苛,也与同龄人不同,看上去不像其他男孩子一样爱玩,反而是个安静的性子。
朱梓龙的父皇有一次在太学外看着一群陪着他孩子们读书的孩子,只觉得明棣着实安静了些,可转念一想,自己和自己的父亲准备的那些药,让明家的孩子没有生气也是有可能的,便又放心了些。
殊不知是明棣背着人练武功、学东西太辛苦,白天在宫里学习权当休息了,根本活泼不起来。
一同被送进宫学习的,还有文家的女儿文媛和喻家的女儿喻宁姝。
文媛倒还好,喻宁姝可不是个善茬,说话做事活脱脱就像个小伙子,有时候把贺家的小子弄得哭鼻子。
喻宁姝总是不买他们的账,所有的男孩子,哪怕是皇子,她都不放在眼里,她只怕一个人,那就是明棣。
大约是明棣生得极好,喻宁姝看到他的时候就像见到最美味的糖果,一脸的欣喜和谄媚。
明棣也能感觉到喻宁姝对他的热烈和对他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只不过是小女孩而已,并没有当真。
没多久,喻宁姝和文媛都跟着各自家里人到边疆驻守了,明棣便很少再见到他们。
后来,他的父亲毫无征兆的,也离开人世,那一年明棣十七岁。
好在,经过三代人的准备,明棣已然对明家的生死存亡有了很深刻的认知,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可是自己父亲的死亡还是带给明棣不小的打击。
他很清楚,大原已经平安太久,久到上位者已经看他们这些劳苦功高的人不顺眼了。
明棣的父亲去世了,明棣效仿他的父亲,上表辞去了公爵之位,表示不应无功承袭爵位,愿意参加科考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皇帝怎么可能不答应,装作踌躇的样子,几天后便批准了明棣的奏折。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事,明棣真就考了个状元,堂堂正正地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官职。
过了几年,皇帝死了,朱梓龙登基。
朝中年轻的大臣没有几个,朱梓龙只能重用自己信任的明棣。
位置越走越高,明家也重新显出门庭若市的景象,可明棣却并不与谁家来往过密,都保持恰如其分的距离。
包括议亲。
他的目标,很明确,首先不能让明家覆灭,其次就是不能让朱家好过。
要是朱梓龙还有点良知,他不会有所行动,但他必须做好朱梓龙没有良知赶尽杀绝的准备。
后来喻将军也死了,喻宁姝接管了喻家军。
明棣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网,四处安插了自己的人,自然知道南疆发生了什么事情。
必要的时候,他甚至动用自己的人给喻宁姝发出了一丢丢提示。
只不过,万般都是命,喻宁姝的兵权到底还是被朱梓龙给削弱了。
明棣知道,朱梓龙不仅仅是要削弱喻家,还要将喻家连根拔起。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让喻宁姝虚以委蛇,如果皇帝执意要将喻宁姝杀死,他就想办法让喻宁姝假死躲起来,也算是帮喻家保存了一点血脉,也是为了日后大原的安定留下一丝希望。
毕竟,为了喻宁姝同皇上硬碰硬,现在还不是时候。只有让喻宁姝假死,才能获得一线生机。
在皇帝召喻宁姝回京的时候,他就让人送信给喻宁姝提点她了。
喻宁姝进京当天他却被皇上留在宫中议事拦住了手脚,来不及提点她。
等第二天喻宁姝进宫的时候,他还在皇帝的御书房偏殿。
喻宁姝进宫对皇帝说的每一句话,他都一字不落地听到了耳朵里。
他很庆幸,这么多年的边疆生活没有让喻宁姝变得狂妄自大,一退一进之间还很有章法。好在她听了自己的提醒没有与朱梓龙硬碰硬,听着朱梓龙的口气,大约在找不到由头的情况下不会轻易收拾喻宁姝。
喻宁姝出宫之后,明棣又被朱梓龙拉着说了两个时辰的话,还留着用膳。
出宫门才从明一循那里听到喻宁姝进宫时在宫门外同守宫门的将士们闹的那一出。
他靠在马车壁上淡淡的笑,这人还算是有些头脑,知道把事情闹大了,让所有人都知道戍边将士喻宁姝回来了,还进宫了,宫里必不敢轻易动她。
“走吧,回府。”明棣吩咐道。
张府办喜事的那一晚,明一循就将喻宁姝的所作所为告诉了明棣。
明棣听得笑了,这么会搞事情,看来喻宁姝这么多年还是学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