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1 / 2)

真实童话 竹笛儿 1472 字 9个月前

黎水的单眼皮都因为惊讶,而睁得更大了,“你神了啊祝老师!第一次猜对的人你是第三个,他们总以为我是东北的。”

祝枝又乐了,“你这东北话学得的确很像!”

黎水就侃大山,“我大学室友四个里有三个是东北的,你也知道这老玩意传播可快了,我简直迅速被咱亲切的东北话给俘虏,再加上他们老找我电话唠磕,咳,这都是缘分。”

他又好奇道,“你怎么看出我是老浙的?小余第一次都没猜出。”

祝枝也没瞒他,“我有同学是丽水人,我先开始还以为是读美丽的丽,结果他每逢人都纠正是读二声,正好和你的名字同音,你让我猜我就第一个想到它了。”

黎水大失所望,“原来是有人先一步宣传家乡啊,”他又好奇,“也有认识那里的人事后说,原来我真是丽水人先还不敢认,还是第一步认为我像东北的啊?”

祝枝笑着解惑,“还有一个原因,我的一个好朋友就是东北的,”她想起安冉,“她说东北人吃饭首选东北菜,小鸡炖蘑菇、地三鲜、铁锅炖大鹅、大团圆和锅包肉看见了那是必点,一点也不带含糊的,一边吃得开心,一边吹得开心,这附近有一家挺不错的东北菜馆,口味也是偏甜,你却没有将之列为优先级。”

黎水受教了,“原来我又在吃饭上露馅了,”他长相阳光又极其爱笑,“难怪了难怪了,这第一个认出我的也是老乡,第二个嘛就和你一样,是吃饭时候说的。”

他展开解释,“我妈说我五行缺水,本来说要不叫个什么海,什么洋的占个偏旁,我爸大手一挥直接叫黎水,说是到哪儿都能想起了在家乡时候的快乐。”黎水乐呵呵道。

看来他的童年过得很不错,祝枝看着黎水不加掩饰的自得,“确实太有意义了。”

李林寒走进来时,就看到两人相谈甚欢的场景。

祝枝是背对他的,黎水却眼尖,“李老师!嗨你也来这里吃饭啊。”

妥妥交际达人无疑了。

李林寒一边点头,一边走进门,黎水则开心地介绍起小伙伴来,“枝枝啊,这是李林寒老师,配音界的大佬,北冥鱼工作室的老板。今天这不巧了嘛?他啊,就是第二个猜出我家乡的。”

又转头看向李林寒介绍,“李老师,这是祝枝老师,她可牛了,是《且踏歌行》的原著作者,现在是我们编剧组的新搭档!”

祝枝笑着回头,“李老师又见面了,圈子真小啊。”

李林寒眸光一深,最终点头道,“圈子是很小。”

黎水热情地问他有没有约,要不要拼桌什么的,李林寒看了一眼他们吃的大半的菜色,“不用了黎老师,我约的人说堵车,还得半个小时,下次再一起吧。”

黎水就没问了,继续和祝枝侃大山,明天就要正式工作了,今天可得好好和小伙伴增进感情才行。

李林寒看着他们结账完,道别时男帅女靓的身姿,眼底浮现了几丝不明的焦虑。

——

第二天阳光璀璨,路旁展开了一簇簇嫩黄色迎春花,花枝招展得在藤蔓垂下,这是春天独有的美丽。

林青山老师照例给编剧组开了个会,划分了最终版的细纲,肖导也到场说了下这部电影想要的几个高光画面,又表示精诚合作,共创佳作云云。

黎水一到工作场合,眉目间的七分爽朗就化成了正气浩然的认真,他还带了一副框架眼镜认真发言。

这就一点也不像篮球少年了,难怪适合写正剧。

祝枝也没有划水,她在这部剧中划分到感情戏更重,但这个月她查了很多史料,几个历史大事件也说得头头是道,是为他们细节的补充。

一场会议进行得十分高效,肖导满意得离开了,阳光下几丝白发都在熠熠生辉。

林青山又说了几句散会后,留下祝枝单独说话。

让她如果可以的话,把年底的三个月尽量空出来,他得到消息《且踏歌行》会在那几个月补拍,也许小余和她要被重新请回去完善。

虽然说的是“也许”,但祝枝还是挺高兴的,至少肖导他们争取后有一定结果了,她的作品并没有被放弃。

这边,电影的制作节奏要比电视剧快很多。

两个小时的戏份每帧都力求抓住观众的眼球,所以很多不够吸睛,不用铺垫的细节都要在编剧这里被砍掉。

祝枝早就了解过编剧也分在酒店埋头苦写和现场编剧两种,前一种当然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力也不会太累,但祝枝一开始就选择了后者。

现场编剧需要随时待命,以便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但跟组的好处也显而易见。

编剧需要对自己写下的每句台词,每个道具,每个场景负责,去现场能听到更多真实的声音,比如化妆师会沟通:祝老师,这场戏写用泥巴糊住身体当做保护层,但这个化妆量太大了,人少不够,是否可以酌情删减?

特效老师会一脸难色:祝老师,这个场景按照剧本里描述的我们可以实现,但是难度大,可能要加预算,你看能不能换个常规模型?

甚至还有演员的意见:这段台词有点长,我理解得不太准确,可以说个大意我再自由发挥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