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 2)

朝华录 清欢慢 1563 字 12个月前

慕容邑面带不悦,沉下脸道:“贺拔早已落败,残部逃至云桑境内避难。何况如今云桑苟延残喘,哪有余力庇护?即便望海郡归降大燕,也是顺理成章。”

朝容淡笑道:“我只是有些意外而已!”

慕容邑颇为惊讶:“公主如今倒是谦逊了许多,不像当年动不动就跟我抬杠。”

朝容耸了耸肩道:“人总会长大的。”

“其实呀,望海郡并未归附……贺拔早年间兴盛一时,像冶铁炼铜、武器铸造、城防建筑等方面,大燕国是万万比不了的。当年逃往望海郡的残部与当地渔民客商混居后,早已形成了一定的气候。而大燕建国不过数年,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若贺氏族人能给王城带来繁荣昌盛,过去的恩怨,也可以暂且不提。”慕容邑解释道。

朝容渐渐明白过来。

“既然不是归顺,那贺氏族人想必也提了什么条件吧?”朝容问道。

慕容邑点头道:“这是自然,在商言商嘛!贺氏提出王城和以后待建的陪都,以及所有朝廷名下大工程,全都由他们的承包。可汗答应了,甚至很欣慰贺拔部的后人能如此识时务。”

朝容却很愕然:“真是狮子大张口,那他们可要赚不少钱了吧?”

慕容邑打趣道:“公主似乎有些羡慕?”

朝容不置可否:“我若有这种本事,也会带着族人摒弃前怨,赚钱养家最重要。”

原本随口一说,却没想到慕容邑竟然上了心。

**

几日后,朝容正和众人一起研究平王山的走势和天凰城的位置时,慕容邑派人唤她。

她忙将手头上的事先放下,匆匆过去询问:“大人找我来,可是有什么事?”

慕容邑指了指书案对面,让她先坐下,开门见山道:“上次我进宫面见可汗,谈了一些事,可汗担心贺氏族人会在盛宁一家独大,便想再扶持一股势力与他们抗衡。你也知道,达奚部历来都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本就不喜定居,更遑论种田、捕鱼、建造和经商!如今既然建国了,自然就该有一个国家的样子,不可能让王公贵族跟百姓们一样去牧马放羊吧?”

他望着跃跃欲试的朝容,继续道:“一百多年前,贺拔部跟我们一样,都是马背上的民族,但他们最早接受了云桑的文化和习俗,渐渐壮大起来。可也沾染了骄奢淫逸的恶习,导致后来的败亡。大燕应该吸取教训,励精图治,绝不能走上贺拔的老路。”

“上次公主无意间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既然贺拔部的很多技艺是从云桑学的,那么我们为何还要绕弯路呢?我跟可汗商量了许久,觉得想要牵制贺拔,公主便是最合适的人选。”慕容邑盯着她道。

“我?”朝容先是一惊,继而有些好笑道:“你们想要的是让贺拔和云桑互相牵制吧?可是这种事我可胜任不了,我对做生意一窍不通。这两年足不出户,早跟外界脱节了,哪里能跟世代经商的贺拔人比?”

“说到一窍不通,谁又不是呢?什么事都应该先尝试一下。如今朝中不乏受到重用的云桑旧臣,可在你们的风俗中,商贾地位卑贱,始终居于末流,那些士大夫恐怕宁死都不愿纡尊降贵去做这些吧?”

朝容沉吟片刻,郑重道:“我答应……我愿意一试!”

“好,一言为定。”慕容邑苍老的眸中流露出激喜之色之色,与她击掌为誓,然后立刻写奏表让人送往了宫中。

朝容也有自己的打算,一直蛰伏在天宝阁虽能保全自己,可这有违她的初衷。

她隐约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若她真的能够得到慕容翟的信任,哪怕前途艰险,却一定比在此做学问强。

打定主意后,她就立刻去找了曾经在云桑负责坊市交易以及了解货殖营生的官员,让他们给她详细讲解此中的奥义。

在此之前,她对商贾的印象不过就是街头小贩或路边店铺,可现在才发现,原来商道比她想象的要复杂精细的多。

**

“公主打算怎么做?”曾在帝都担任过监市的冯继塘问。

朝容沉吟道:“我想先了解一下盛宁的状况,如果冯大人能相助,一定会事半功倍。”

冯继塘踌躇道:“可是……”他环顾四周,看到没有北燕人在,这才压低声音道:“为何要替仇人做事?他们兴建王城的钱,都是从我们云桑抢的呀!”

此话一出,立刻便有人附和,表示坚决不会助纣为虐。

朝容望了眼大家,缓缓道:“你们的意思我当然明白,可现在的情势是什么?我们如果不做,一定会有别人做。我对商道不懂,但方才跟齐大人谈了一番,发现很多小事却可以关系到国计民生。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冯大人不是说他们兴建王城所费之资都是从云桑抢的吗?这个我当然赞同,但咱们现在没有能力抢回来,只能辛苦一点,慢慢赚回来了!”

她这番话倒是颇引人深思,但成效甚微。

云桑人对北燕有刻骨之仇,轻易放下防备是不可能的。她之所以能保持冷静和理智,只因为她一样只是个旁观者。

几日后,朝容便和慕容邑一起被召进了宫。

两人在侧殿等候,慕容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