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 3)

朝华录 清欢慢 2194 字 12个月前

慕容翰本以为她会欣喜若狂,可她竟百般为难。

“你先听孤把话说完,”他沉声道:“云照夜罔顾君臣之情和父子恩义。孤自然不会把天成帝送到明月城,鬼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朝容微微吁了口气,轻轻抬起头,有些期待地望着他。

慕容翰继续道:“云桑大败之时,我们还未入主紫薇城,鲁王慕容肃上表请求休战,当时朝野哗然,大家都觉得若不趁胜追击,一举拿下都城太过憋屈。当初孤也这么认为,但是几年下来,孤却渐渐明白,他的确是高瞻远瞩。若当日两国休战,云桑割地纳贡,我们燕国照样可以壮大,也避免了许多伤亡。”

朝容大感意外,在她的印象中,慕容翰就是大老粗,没想到他除了会打仗,朝政之事倒也不算太糊涂。

可能是身在其位耳濡目染,很多事情比常人看得更明白更透彻。

云桑人口众多,这是北燕无法相提并论的。那几年两国死伤无数,对于北燕来说,也算惨胜吧?

慕容翰接着便说出了朝廷的计划,因为云桑大片国土荒芜,民不聊生,直接影响了物资补给和供应。

北燕是游牧民族,不事农桑,且建国仓促,根基不深,如空中楼阁,再想进步其实很难。族人当年为贺拔奴役,如今转而奴役贺拔和云桑,但贺拔名存实亡,除了望海郡的余部,其他族人寥寥无几。

而云桑北方的资财总有一天会枯竭,其权力中枢远在南方,鞭长莫及,就算要开战,大军也要穿过数千里荒原和废墟。

期间连军粮都没有着落,还要提防隐藏在山间的义军流民和盗匪等,怕是还没到达碧灵江就损失过半了。

如今北燕一部分军力被幸存的游龙堡牵制,不敢轻举妄动。自打慕容归在逃后,永嘉那边的商埠无人主管,也大不如前,每年缴纳的税赋不到之前五成,且逐年减少。

归附北燕的云桑旧臣提议,让朝廷扶植一个隶属北燕的云桑王朝,毫无疑问,这个伪帝的最佳人选自然是年迈懦弱的天成帝,而不是他勇武好战年富力强的长子云皎夜。

云皎夜是长子,论理也该是皇太子,可惜出身低微资质平平,其母是天成帝在潜邸时的婢女。

二皇子云照夜是淑妃之子,聪敏好学,甚得人心。

但是天成帝却偏宠几个公主,尤其是西辽俞贵妃生的朝华公主。

他甚至为了避免皇子们争权夺利,将长子送入军中历练,次子交由太傅教导。

当年云桑岌岌可危,天成帝南下祈福途中丢了朝华,他派次子云照夜亲自去民间查访。

正因为如此,城被围后,云照夜幸免于难,而带兵守城的长子云皎夜和亲族一起被俘……

*

两日后,朝容再次来到了行宫外。

侍臣带着她进了一个把守严密的偏院,他们在台阶下止步,侍臣与负责看守的军官对口令,朝容藏在袖中的手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呼吸也越来越急促。

她已经打了几百次腹稿,可到了门口却还是有些惊慌失措。

很快就做好了交接,门开后走出一个身材佝偻的枯瘦老人,朝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不敢相信这就是他的生身父亲。

直到那人听了侍臣的交待,转过来神情激动地望着她,忽然跪下磕头时,她才长长舒了口气,想来应该是以前宫中旧人吧?

“可汗宅心仁厚,念在公主多年为朝廷效劳的份上,今天准许你们父女团聚。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请公主自重,要明白什么话当讲,什么话不当讲。”侍臣苦口婆心道。

朝容再三感谢,示意那老仆起来,然后跟着他进去了。

身后的门‘咔哒’一下上了锁,只见里面空荡荡。

那老人激动的语无伦次,朝容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便只是礼貌性的应和着,后堂有一道窄门,门口有人把守,如此过了三道门,终于来到一个小院子。

此时朝容已经冷静了下来,院中寸草不生,萧瑟凄清,也看不到半分春日暖阳。

她刚走进院子,便感到了冷锐的目光,抬起头就见不远处有一座哨台,黑魆魆的看不清里面,但她知道那里一定有人巡守监视,而且小院就在射程之内。

可她并没有不轨的心思,当年入燕时的确信誓旦旦想要营救帝妃,后来终于发现那是痴人说梦。

尤其是俞贵妃死后,又屡遭变故,现在回头早已忘了当日初衷。

她要做的事都已经不再是对朝华的承诺,而是形成了习惯。

不知不觉已经进了外厅,一架竹屏风横在室中,隐约可见微弱得灯光。

老仆趋步上前,隔着屏风躬身道:“陛下,公主来了!”

朝容的心又开始‘噗通’乱跳起来,她其实对于天成帝没有丝毫的幻想,因他根本就不知道有自己这个女儿。

在她知道身世后,最好奇的是姐姐朝华,然后对生母俞贵妃或许有几分怨念,唯独没有想过这个对她一无所知的生父。

朝华死了,俞贵妃也死了,现在唯一跟她们有关联的就剩下天成帝一人。

想到俞贵妃,尽管过去了数年,她心里仍觉得一阵刺痛。

屏风后有一道竹帘,老仆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