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趁机升迁 , 能保住小命都算不错的 。
政治上的 “ 人均脑补怪 “ 环境 , 反而让李清月安安稳稳地坐在车中 , 直到外头山道变成了相对开阔的视野 。
自外头隐约传来的声音 , 正是一句 “ 汉中到了 “。
李清月小心地自车帘缝隙之中看去 , 想要看看这个也有 「 鱼米之乡 「 称呼的地方 , 到底是何种风貌 。 正见清明谷雨之后 , 山野之间早已是绿意一片 , 官道邻近着的田地中 , 也早是积麦青青 。
自周遭愈发和暖的气候中不难感到 , 此间确实是个利于种植之地 。
想想汉水自汉中发源 , 一路东流 , 联通荆襄之地 , 甚至能将江淮物资运送到这里 , 便不难猜到为何此地能有军事咽喉的地位 。
可在车队经由褒斜道尽头的褒城 , 朝着梁州治所南郑而去的时候 , 李清月却察觉出一些异样的地方来了 。
「 为什么 …... 这附近的人这么少 ?“
南郑何止是梁州治所 , 也是山南西道的治所 。 按照寻常人的理解 , 就算比不上长安洛阳等地 , 应当也不会相差太多 。
但很显然 , 差别有点过大了 。
自褒城往南郑而去的官道上 , 往来间几乎不见人烟 , 也不知到底是谁在耕作这些附近的农田 。 当车队在南郑城外停下 , 由段宝元前去和那位梁王通报往来的时候 ,
李清月端详着进出城门的人数 , 更觉奇怪 。
她们抵达此地的时间正是日近午时 , 总不能说那些田间劳作之人到了此时还在家中未曾起身 。
「 因为梁州人口确实不多 。 “ 澄心愚了想 , 还是开口解释道 。
她虽不知道她彼时大酷之中已将自己的底细暴露了个彻底 , 只是眼见小公主自跟随刘仁轨学习时政以来 , 便没少将注意力放在体察民生上 , 对她早有几分愈加敬重之心 。
此刻见她扒着车窗怔怔出神 , 就算明知道等段宝元回来后也能给她做出一个解答 , 还是决定先行作答了 。
“ 我还记得的记载应该是在贞观年间做过的一次统计 , 当时的记载上 , 梁州境内只有六干六百户 。 'O
李清月讶异 ,“ 六干六百户 7“
就算除掉这个记载之外 , 各地还有被藏匿起来的隐户 , 再加上这十几年间因战事平定而恢复过来的人口 , 整个梁州的人口也不会超过四万 。
但这可是汉中啊 !
或者说 , 因为梁州占据的乃是汉中最好的一片土地 , 汇聚在此地的人口基本可以算是囊括了大半个汉中 。
想想关中的百万人口 , 再对比汉中的四万 , 怎么想都觉得有些差异悬殊得过头了 。
“ 确实是只有这么多 。 “ 似乎是怕李清月对此并不相信 , 澄心又耐心解释了一遗 。“ 我阿 …... 我之前听人说过 , 似乎是因为数年之间 , 外流逃亡出去的人口比流入山间的人数更多 , 这才导致了此地的人口一直多不起来 。“
至于到底是何原因 , 有些话以她的身份是不能说的 。
但她不说 , 并不代表李清月不能顺着这 “ 逃亡 “ 和 “ 流入 “ 往下推断 。
她琢磨了一番 , 发觉好像还真是澄心所说的那么一回事 。
刘仁轨在教授李唐历史的时候曾经跟她说过 , 在统一天下的进程之中 , 对于川蜀之地曾经发起过为期数年的招抚 。 接连三批入蜀的官员 , 有的持以怀柔政策 , 有的奉行高压政策 , 有的则将蜀中当做了自己的地盘 , 最终形成了一种平衡 。
那些盘蹈蜀地的豪强势力依然盛行 , 只是和大唐派遣出来的蜀地官吊之间各自
作为蜀地和关中之间街接的桥梁 , 梁州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由被贬抑过来的皇子宗亲任职都督 。
这些人所要做的 , 并不是在此地大力发展营生 , 而只是确保蜀地不会在忽然之间脱离李唐掌握独立在外 。
李清月不由叹了口气 。
是了 。
连上司都不对其上心 , 又怎么能指望百姓能将此地发展起来 。
当汉中没有足够吸引力的时候 , 怕不是个个都愚着早日离开此地 。
至于外来人口不足 …... 想想她们方才经过的褒斜道难行 , 百姓若真是因为饥荒的缘故才要选择从长安外流 , 又怎么会选择梁州这样的地方 。
她刚想到这里 , 忽然瞧见在她的视线之中 , 有一支色彩分明 、 上下腾跃的队伍正在前头经过 。
一改方才往来人数寥寥的情况 , 随同这支队伍而来的还有不少围观的梁州百姓 。
李清月连忙拿手中断了她和澄心之间的话题 , 将目光朝着那个方向转去 。
这支队伍打南郑城中行出 , 在行到她们附近的时候 , 李清月方才意识到 , 这些衣着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