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3 / 4)

想的办法类似让人来参与到为期一月的学习 , 每日打卡后在月尾能领取到鸡蛋若干 , 需要向我对此事上给出资金补给 , 只要利弊分析摆在我面前 , 我都能通过 。“

“ 但我只有一个要求 , 第一 , 不能在城中生乱 , 第二 , 不能耽误在城中进行的其他事项 。“

要李清月看来 , 现在无疑是教导这些高丽人学习大唐官话的最好时间 。

稻田的种植随着两个月过去 , 已显露出欣欣向荣之态 , 谁都可以看得出 , 只要其中别出现什么问题 , 到了水稻丰收之时 , 那些尝试着和唐军打交道的高丽人 , 应当能从中谋取到一些好处 。

被李清月带来的大唐医官在城中新开了医馆 , 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为城中的百姓看诊 , 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 在行事方略上和渊盖苏文有着天壤之别

或许他们当真可以对她多付出一点信任 , 继续融入到大唐治下 , 而不是让其中的大多数人除了登记户籍之外 , 依然和唐军保持着泾渭分明的界限 。

更重要的是 , 现在封地内的人口数量还少 , 还能有这个安稳教学的环境 , 等到人多起来之后 , 大概也只能依靠高丽人之间的自发传播了 。

先将此地的官方语言明确规定 , 总是没错的 。

至于为何要将此事交给卢照邻来办一一

难道还让他去种地或者搞科研吗 ?

总得物尽其用 、 人尽其才吧 !

但李清月说得轻巧 , 卢照邻却顿觉自己身上的压力不小 , 他也还不曾教过这样规模的人 。

可再仔细一想 , 其实大都督已经在方才给他指出了一种可能方向了 , 又有王勃和杨炯从旁协助 , 他若就此打退堂鼓 , 那才是对不住公主的信任 。

当年一并行游于嘉陵江上的众人里 , 段宝元虽还是那益州都督府长史 , 却已累积了数年的政绩在手 , 恐怕再有一两年就能升迁了 , 唐璐已成了梁州刺史坐镇一方 ,

阿史那卓云凭借着战功混成了伊丽道行军副总管 , 公主和澄心同样参与了百济和高丽的战事 , 唯独他 …...

现在稍微有一点功劳的 , 可能就是拮掘出了马长曦这个奇才 。

这么一看 , 他果然还是得更努力一点才好 。

“ 我现在觉得 , 我可能对卢升之没那么了解 。 “ 李清月望着他这个好似突然打 ]

鸡血的背影 , 着实不知道他又想到了什么东西 , 只能和身旁的澄心感慨了一句 。

“ 说起来 , 公主为何不将姚元神也给一起安排到这份差事之中 7“ 澄心好奇问道 。

她看得出来 , 公主对姚元崇有重用之心 , 但还想让他多看多做 , 所以在让姚元祺和那几个高丽少年人接触后 , 让他与对方的联系不断加深 。

按说 , 若是想要让此地的高丽人更清楚地意识到学习大唐官话的好处 , 还能从姚元崇接触的那几人这边做出些示范 。

但很显然 , 在李清月方才向卢照邻布置的任务中 , 并未将其考虑进去 。

李清月一边顺着稻田边的小路缓步而行 , 打量着田中整齐的稻苗 , 一边答道 :

“ 我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需要他帮我主管 。“

“ 算起来 , 也真是一点不给人以休整的时间 , 若要筹备的话 , 现在也差不多是时间了 “

澄心好奇 :“ 那是什么事情 7“

李清月叹了口气 , “ 还不是那越冬御寒之事 ! “

别看李谨行那边答应了 , 若是能促成各方都督府合力开采煤矿之事 , 无论李清

月这边的封地需要多少煤矿 , 他都可以做主将其赠予过来 。

李清月很清楚 , 这个煤矿数额不可能让她狮子大开口 。

否则 , 要么是长安那边要怀疑她在封地不干好事 , 要么 , 就是她以煤炭御寒的消息传出 , 让泊江的人口以超过她计划的方式陡增 , 到负担不过来的地步 。

这批煤矿只能用于泊沟城府衙 、 冶铁以及刘神威那头的科研所用 。

可这些高丽的百姓要依靠什么方式来御寒呢 ?

据说这辽东越冬之时 , 冻死几个人根本不是什么大事 , 但泊汐城和其周遭目前登记在册的户口就只有这么一干户 , 少了任何一个人 , 对她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损失

对于有着后世经验的李清月来说 , 她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棉衣 。

可想法很美好 , 事实很残酷 。

不错 , 棉花已经在南亚能找得到 , 无论是王玄策这种出使印度的使者 , 还是玄奔法师这种前往印度取经的人 , 应当都在域外见到过 , 甚至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 , 传入到了西域以及陇西之地 , 此物在中原却还暂时没有开辟种植市场的机会 。

百姓的耕地上连种粮食都不够 , 又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