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幽州仁君刘虞,辽东霸主公孙度(1 / 1)

袁隗死了,自然是需要有人来接任他这个太傅的,董卓思索一番之后,便决定将这个殊荣给到远在幽州的刘虞。董卓的这个做法其实很有深意,毕竟刘虞远在幽州,这样的话朝中便少了一个权不一定重,但是却为位高的重臣了。

于是,在夏四月,朝廷便派出了使者前往幽州,意欲拜任幽州牧刘虞为太傅。只可惜,当时的关东联军还在,而且路上还有什么黄巾军、黑山贼之类的,使得道路堵塞,使者和诏书自然便无法到达了。

而此时的幽州,由于山高路远,竟然成了这乱世之中暂时的世外桃源。

幽州,地处东汉王朝最北端,主要包括今天的河北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以及辽宁省部分地区。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是两千余年前,可不像今天,什么避暑山庄、坝上草原、北戴河等等之类的旅游胜地。

另外部分同学应该知道,三国时期正好是地球上一个寒冬期,比现在冷多了,所以一般那时候的人走到幽州男部,也就是现在的河北保定北部地区,就不愿意再往北走了。

那时候的幽州还没有被开发,可以说是整个汉王朝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另外,紧挨着它北边的就是鲜卑、匈奴、乌桓这些个胡人们,动不动就来抢掠你一番。因此整个幽州,人又少,地又薄,着实荒凉的很。

地方上的赋税别说上交朝廷了,就连自己还顾不住呢,更何况还要防备胡人。因此每年都需要从临近的冀、青二州的赋税中,拨出两亿钱来补贴他们。而这个时候,战乱四起,道路断绝,那些个补助自然也就到不了幽州了。

以至于刘虞这位幽州牧,高官干部,都是穿着破破烂烂麻绳编织的衣服,脚上踩着草鞋,每次吃饭也仅仅只有一个荤菜。从这位封疆大吏的衣食住行上,也就大概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了。

对外,他以仁德、礼志来感化那些胡人们,并放开了上谷郡的胡市,允许北边的胡人们来这里贸易互市。

对内,他实行比较宽厚的仁政,劝督百姓们从事农桑之事,开发发展渔阳的盐、铁生意,使百姓们安居乐业,几乎年年丰收,幽州的粮食甚至低到三十钱一石。

在汉朝,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斤。至于钱,每个朝代都不尽相同,得根据当时的市场来定,在东汉末年那个混乱的时代,钱则越来越贱,一钱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6.6元左右,也就是说200人民币左右便可以买120斤粮食。

在汉朝鼎盛时期,一石粮食五钱就可以拿下,但是这毕竟是乱世。有些州郡饥荒的时候,万钱才能买一石谷,所以这三十钱与那些比起来,可是真真正正便宜的没法说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受战乱影响的青州、徐州人士,都跑到幽州来躲避灾难。而刘虞对他们一视同仁,并且帮助他们在幽州安家立业,以至于这些人都忘记了自己是背井离乡流落在外的。

也正是因为刘虞对内对外的这番仁政,才使得他在幽州颇得人心,除了当地百姓外,甚至乌桓、鲜卑那些胡人们也心甘情愿的投靠,并俯首称臣。

在杨彪、黄琬被罢黜之后,司空.荀爽便成为了他们三人硕果仅存的三公,可是他在初平元年五月这个月,也去世了。史料上没有记载他是怎么死的,但估计是善终,如果不是的话,史料上肯定会有记载的。

六月,董卓派出了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毋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等一大批九卿官员,前往关东招降诸将,不出意外的,这些人几乎都被袁绍、袁术他们给杀光了,只有韩融因为本身德高望重,才幸免于难。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自古以来的潜规则,可是在这种大争之世,就连这基本的原则也被这些所谓的诸侯、名将们个摒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