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蔡邕枉死,界桥大战(1 / 1)

然而,王允并不是一个心胸太过于宽广的人,所以,马日磾的这番话并没有被他听进去,而且还回怼了马日磾一番,“昔日,汉武帝没有杀死司马迁,才使他写出了诽谤自己的《史记》,并使其流传于后世。我难道要留着他蔡邕,让他在国史中留下诽谤我的话语?如今国祚不兴,叛军更在邻郊,自然也不可以让蔡邕这般佞臣,陪侍在幼主身边。如果不杀他,不仅不益于皇帝的德行修养,还会是我们这群人受到他的讥讽。不杀不行的。”

听到王允如此这般铁了心,便也明白了,即便是自己再怎么劝也终将于事无补了。

待他出来之后,便告诉那群在外等着的人说道,“蔡邕要死了,王允的香火也要断了。善人,是国家的纲纪;史书,乃是国家的大典。如今他王允要毁纲纪,灭大典,这国家又怎能长久?他本人家族的香火,又怎能鼎盛呢?”

在众人劝说无果的情况下,蔡邕终究还是死在了大狱之中,一代大儒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死了,享年六十岁。

他的死,对于朝廷来讲,绝对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损失。他的死,同样也是文学史、音乐史、国家史上一个非常巨大的损失。

蔡邕,字伯喈jiē,陈留圉yǔ县人,今河南开封、郑州交界处一带。东汉末年的名臣兼重臣、书法家、音乐家、史学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西晋开国元勋.太傅羊祜的姥爷,他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司马师。

出生东汉阳嘉二年,于公元133年。少年师从太傅胡广,博闻强识,兴趣广泛。

灵帝时,建宁四年,公元171年,才被司徒.桥玄征召为掾属。跟袁绍、曹操这些早早的就被举荐为孝廉入仕的人来说,他虚岁三十九才入仕,已经算是晚的了。

他被桥玄征召的本意,是想让他去编撰《汉纪》的,可是因为年轻的灵帝不看重这些,这事儿也就被搁置了。也或许蔡邕本就不适合做官,更适合做一些书法、音乐、史学典籍之类的事情。所以,在他入仕仅仅四五年的光景,他就因为得罪了朝中的某些人,而被流放到了并州朔方的极寒之地。

不过蔡邕的运气好,他被流放的第二年便遇到了朝廷的大赦,当然那时候朝廷的大赦,几乎每年都有,所以他又被免去了责罚,得以返乡。

他也因此看透了朝中的是是非非,从此避祸江海吴会之地一十二年之久,生活上的支出什么的大部分依靠泰山羊氏来支持了。这也是为什么,他把女儿嫁给羊氏的原因之一。

当然,那个年代各个大氏族之间,即便是敌对关系,甚至敌国关系,联姻都是很正常的。很少有像他们这样的名人或者大族,把子女嫁给平民的,终究还是要考虑一个利益和门当户对的。

就这样,蔡邕“逍遥”了十二年,直到董卓入京,他才被重新征召。对于董卓这个人,他自然是有所耳闻,所以在听闻了征召的消息之后,便断然拒绝了。

但董卓是一个不管瓜甜不甜,只想解渴的人,被逼无奈之下他只能起身入京,这一去也就变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他怎么也没想到,他入京之后,不禁没有被董卓打压反而格外敬重,甚至官至左中郎将,也因此到达了他人生的巅峰。

这三年里,他颇受董卓的敬重,每每有宴会之时,他都会被董卓邀请,让他在宴会上抚琴助兴,蔡邕也有心为董卓效力。怎奈董卓此人刚愎自用,贪图虚名,这也注定了他的谏言,并不会得到董卓的采纳。

在其入京仅仅三年之后,董卓便因为恶贯满盈被诛杀了。而他蔡邕也仅仅因为在宴会上,对董卓的死表现出了一些哀叹,顺带着被王允所诛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