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数宗罪(1 / 1)

赵氏历来有“只要里子,不要面子”的风格,依靠这种风格才在覆灭之后快速恢复实力,随后也成为了家风。

到了赵鞅这一代,赵氏在原有的家族风格上加入了一些新理念,致使其余卿位家族容忍度不够,很容易就会跟赵氏翻脸。

范氏、中行氏之所以逮住赵氏不放,正是因为赵鞅很多行为足够令人讨厌,不满并非短时间积累而成,完全是日积月累而来。

恰是范吉射、中行寅宁愿承受损失也要力图灭掉赵氏,才会让智氏和魏氏占尽了便宜。

赵氏说自己单独扛住范氏、中行氏的说法并不成立,他们完全就是没得躲,没有选择之下只能硬抗,不存在对智氏、魏氏、韩氏的什么恩惠。

相反,智氏、魏氏和韩氏可以做壁上观,坐视赵氏被范氏、中行氏伙同诸侯联军消灭,智氏、韩氏和魏氏确实出兵抗衡诸侯联军。

后来,智氏、魏氏、韩氏还威逼“沫”地牵制范氏与中行氏的兵力,乃至于将极力干涉晋国内政的齐国挡在国门之外,破坏了齐国对范氏、中行氏在物资上的有力支持。

真的要一笔又一笔的来算,仅仅赵氏挑起内战,智氏、魏氏和韩氏击败并迫使各诸侯放弃继续支持范氏、中行氏等叛军,无论哪一笔算起来都是赵氏承受了恩惠,是赵氏欠了智氏、魏氏和韩氏,并不是智氏、魏氏或韩氏欠了赵氏什么。

至于哪一个家族获得了什么,难道是从赵氏手中抢的吗?论抢夺,智氏、魏氏或韩氏也是从范氏、中行氏等叛逆那边抢来,过程就是在剿杀叛逆,不止有恩于赵氏,还对国家有功。

强词夺理至少要有一个能够立足并能说服人的支撑点,赵氏有吗?只因为这一波内战是赵氏挑起,他们拿什么来立足,又怎么来让人认可是一个支撑点?

作为挑起内战的凶手之一,没有被论罪已经是最大的不公平,赵氏现在却站出来要公平?这点无疑显然很搞笑,并且充满了槽点。

赵氏现在还有话语权,无非就是他们保存了一些实力,智氏、魏氏、韩氏互相之间存在猜忌,不得已之下存留赵氏作为一个平衡点罢了。

但凡智氏、魏氏、韩氏的互相忌惮没有那么深,他们能够坐下来开诚布公地进行讨论,合兵对赵氏展开征讨,说不定赵氏压根就活不到明年。

然而,最为要命的就是智氏、魏氏、韩氏很难相信对方,谁都害怕对方借机进一步壮大,搞得失去那种恐怖平衡。

若是更大规模的内战爆发,没有任何人敢保证自己会是幸存下来的那个家族,更要考虑幸存下来又能留存多少实力来应对外部诸侯的威胁。

不会产生胜利者就是智氏、魏氏、韩氏最害怕的结果,他们只能忍受赵氏的继续存在了。

正式会谈的第一天,魏氏与韩氏达成了对两个家族来说最重要的一项初步意向。

当天夜晚,韩不信与韩庚拜访智跞,就韩氏拿出“虎牢”以及南部一些零碎土地,要置换魏氏在汾水西北的封地,把能说的都说出来。

“我家并无意见。”智跞进行表态。

韩不信知道还要下文。

果然,智跞又说道:“可否将‘箕’邑归于我家,以作牧马之用?”

这是在勒索吗?

没有等韩不信和韩庚的脸色逐渐转为难看,智跞继续说道:“我可取‘瓠丘’作为补偿。”

韩氏在周王室的东北部和北部都有封地,他们说什么都不会将这两个位置的封地交出来。

那个“瓠丘”是智氏从范氏手里抢夺,要是“瓠丘”归于韩氏所有,一下子就能让韩氏在周王室的东北部和北部封地有连接点了。

韩不信心中生出了很多念头。

“与魏氏交换封地之后,‘箕’地会变成韩氏在那边的一个门户,只是当地四马平川,不易坚守。”

“我家在那边有了封地,与赵氏接壤的封地边境成倍增加,有点危险了。”

“智氏拿‘箕’地来牧马?规模足够大就等同于智氏在向赵氏发起挑战,对我家来说可以分担来自赵氏的压力。”

“智氏主动将‘瓠丘’拿出来交换,确实对我家很有利。”

“这样算起来,是我家好处更多?”

脑子里将利弊想了一遍的韩不信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