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
“多谢夫人的好意。只是……”景钰非一脸苦恼,“现在不是有没有人帮忙的问题。而是怎么出去的问题。上次趁他们人少,我和三儿才能救下你和家姐。这次他们不知在庄外埋伏了多少人。若我和三儿还好说,再带一个人,只怕有些困难。”
“那怎么办?”七七也跟着苦恼起来。
“不如你写一封信,我派三儿交给沈浪。”
七七觉得他说的在理,点头答应:“好。等沈大哥来了,那些人就完蛋了。”
“在此之前,就劳烦夫人在此多住几日了。”
“好吧。”七七有几分勉强地应了一声。
朱家别院。
沈浪等三人搜寻一夜无果,坐下地上,一脸颓然。
雨若抬头瞧了瞧天空,忽地站起,道:“天色不早了,我该给陆简煎药了。”她向前几步,又折回,注视着沈浪,严肃地说:“你若不能将七七全须全尾地带回,我定不会放过你。”
沈浪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莫说你,我自己都不会饶过我自己。”
“沈兄……”方明想宽慰他几句,却不知该如何说。
便听雨若又道:“若今日没有结果,明日我陪你们一起找。明天就没这么要紧了,随便找谁煎药都是可以的。”听她的话,已是不认为能很快找到七七。
方明听她说得丧气,立刻打气道:“说不定今天便找到了呢。那……”
雨若打断他的话,接道:“那自然最好。”言毕,转身离去。
方明只得看向沈浪,见他皱眉沉思,又闭上了嘴,不去打扰他。
只片刻,沈浪问:“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去处?”
“好玩?”方明一时间没明白沈浪的意思。
“尤其是昨天,有什么地方比较热闹?”
方明思索许久,方说:“昨日,茹玉姑娘会去浣纱馆唱戏,那儿应该是最热闹的了。但我记得七七不爱听戏。”
“浣纱馆?”
“是一个茶寮。原先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茶寮。在茹玉姑娘接手了之后,便带了一帮人改造了整个茶寮,建了一个戏台,隔几日便会演上几出。这茹玉姑娘人长得美,戏也唱得极好,带着这茶寮的生意也变好了。因着他们最拿手的便是《浣纱记》,干脆将茶寮的名字改成了浣纱馆。”
沈浪点点头,便听方明继续说:“那茹玉姑娘最常演的便是西施,不少人都称她‘浣纱女’。不过他们也会演其他的剧目,比如《采舟记》、《红拂记》、《玉簪记》等等,最近还常演《牡丹亭》,不过还是《浣纱记》最受欢迎。”
“那他们一般什么时候演出?”
“一般是下午。”
沈浪露出他一贯的笑容,说:“好,那我们先休息半日。过了午时,我们再去那浣纱馆看看。”
不知怎的,看到沈浪的笑容,方明也忽然有了信心,点头应道:“好。”
今日的浣纱馆演的是《义侠记》。台上的演出也极为精彩,不过缺了茹玉,来的人较之昨日少了不少。
沈浪在门外看了一眼,便和方明一起走了进去。
方明似乎很是熟悉,直接走到了桥边。
那小二似乎也对方明极为熟悉,立刻迎了上来。
“方公子,这边请。”
方明摇了摇头,说:“我今日不是来听戏的。你昨日有没有见到穿着紫色衣裙的女子,大约十八九岁,差不多五尺三寸高,眼睛大大的,很有灵气,十分好看。”
“这个……”
这小二没有立时回答,似在思考。
旁边有人抢先说:“那姑娘啊,长得倒是挺俊的,不比茹玉姑娘差。茹玉姑娘下台后,她也走了。似乎是跟在另两个人后面走的。小二哥,那姑娘还给了你好几个金弹丸呢,你不记得了?”
小二似猛地想了起来,指着一个对面的位置说:“对对对。她就坐在那边。”
方明看向沈浪,问:“要不要去看看?”
沈浪问说话那人,道:“请问这位兄台,你可知她去了哪里?”
那人摇了摇头,回答:“这我就不知道了。我是来听戏的。也就是见她长得漂亮,才多看了几眼。”
“多谢。”
沈浪拱手一礼,和方明一起走了出去。
方明虽和沈浪一起离开了,但却不是很明白他的目的,问道:“我们这是去哪?那人说七七是跟着两个人后面离开的。去找那两人?”
沈浪摇了摇头,道:“你刚刚有没有注意那小二的神情?”
“什么?”
“一日收了那些金弹丸,应该是印象深刻才对,可他却想了好久,要不是那位兄台说破,肯定会故作不知。”
方明暗叹沈浪细心,继续问:“那我们抓他来问上一问?”
“不用。”沈浪笑道,“若我猜的没错,他很快便会为我们带路的。”
果不其然,两人藏了没多久,便见那小二匆匆忙忙地从门口出来。他先是四下打量了一下,确定没人盯梢,才转向左边的那条路。
那小二极为小心,专捡人多的地方走,还不时穿过极窄的小巷。亏得沈、方二人功夫都不弱,没被甩掉,也没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