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忽闻战事(1 / 1)

顾玄闭目默诵的时候,街角处走来一位白发老妪,身边还有一个半大孩子正在搀扶她。

老妪一眼瞧见顾玄的秀才青袍,带着孙子径直来到顾玄摊桌前,顾玄也不需卢顺提醒,他早就听见了老妪的脚步声,提前睁开眼睛。

“秀才,你这里读信以及回信,都是怎么收费?”白发老妪询问顾玄。

“老婆婆,幌子上面明码标价的。”卢顺直接就替顾玄回答了老妪的问题,他指着幌子下面的那行小字道:“写信起价五文钱,超过五百字便需要另算收费,收费标准是两百字一文钱。在我们这里写信,笔墨纸砚的费用不需要你们额外支付了。至于读信,则是统一的价格,一文钱就够了。”

“你先坐下歇息。”卢顺热情地站起身,将老妪扶坐在一旁准备好的凳子上,“我们价格公道,在这柴巷里都是非常实惠的了。”

“好,那我要读我儿子寄回来的信。”

老妪坐在摊桌前,接受了价格,她从怀里小心翼翼取出来一封价格低廉的黄纸信递交给卢顺,卢顺不识字,自然不可能替她读,于是他将黄纸信交给顾玄。

顾玄翻开折叠整齐的信纸,里面密密麻麻写了一整页,他轻声念起来:

“娘:

儿在渭城军营一切安好,勿忧!上月粮饷已发,今随信寄回六百文钱补贴家用。如有收到,按址回信于儿子知晓……前月所说本月应得的休假,因军情紧急,如今恐已无闲暇返家探亲。您与福闰在家定要照顾好自己,近期莫要出城,傍晚也应尽量减少在闹市游逛的时间次数……最后,秋季寒凉,娘与福闰切莫舍不得添置新衣,一定要多买麻衣棉裤穿厚实一些。

祝:母亲安康

何铁牛

大黔国通安13年秋10月12日。”

一封信洋洋洒洒写了千余字,顾玄原封不动全部念给对面的白发老妪听。

老妪一边听顾玄读信,一边嘴里忍不住反反复复念叨她儿子的名字,粗糙的右手来回抹擦眼角的泪水。

“老婆婆,信已经读完。”顾玄重新将信纸折好递交给白发老妪,老妪这才回过神来,接过信纸来回摩挲着,而后道:“我要给我儿写封信,就告诉他家里一切安好,我和孙儿吃得饱睡得暖。让我儿勿要操心,在军中一定要好好照顾身体,打仗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

“好。”

顾玄摊开信纸,心里组织好语言,随即一挥而就,落笔精练的文字将老婆婆想要表达的意思都写了进去。最后他辍毫栖牍,停止写作,将毛笔搁置在墨黑笔格上,将信件内容读给老妪听。

“这般写如何?”

“好,多谢秀才了。”老妪起身,付给顾玄六文钱,而后接过晾干的信纸,带着孙儿又离开了柴巷。

目送二人走后,卢顺立即收拾干净摊桌,高兴地说:“这才摆摊没一会儿就收入六文钱,抵得上普通长工半天的工资了。大人,这就是开门红啊!”

顾玄心里也挺高兴,但是他心里还有些疑虑:“方才那封家书,是渭城参军的士卒七日前寄来的。叮嘱家里人莫要出城,还说军情紧急,难道是出什么事情了吗?”

卢顺顿时也回想起来这事,方才那封家书千余字里确实有提到“军情紧急,莫要出城”的字句。卢顺犹疑片刻:“难道是剿匪?可是也不应该啊!什么匪徒能够让士卒告诫家人连晚间闹市也不要去凑热闹?”

“或许是他太紧张了吧!”

卢顺觉得这名叫何铁牛的士卒有些大惊小怪,他道:“就凭借岭东县城这样的厚高城墙,还有那日夜巡逻的士卒,怎么可能有匪徒能够威胁到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