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2 / 3)

织梦 夙怀真 2179 字 11个月前

千五...一千六...”

忽然,耳边传来一声汽车鸣笛,接踵而至的是一阵飓风...

药漫天洒落,一双鞋飞入路旁花坛,A4病历纸随风轻轻飘荡。

李沅父母丛乡下赶来医院时,看到的是躺在ICU里拿葡萄糖吊命的女儿。

老两口身边一名十一二岁的男孩正坐在走廊椅上抱着手机打游戏。李沅父亲正和主治医生低声说些什么。

忽听李沅父大吃一惊道:“三万?我们哪有那么多钱?医生,你别唬我们乡下人,骨个折怎么能用这么多钱?”

医生冷静地说:“你女儿伤势不轻,ICU一天的开销就是一千,连住三天你算多少钱?照目前这个状况,脑震荡能不能醒过来都是未知。”

......

十天后,李沅父母将女儿接回了上海的出租房。

李沅醒过来时,已经是车祸第七天,由于腿骨严重骨折,她只能坐在轮椅上活动。再次打开微信时,看到的是孙经理的辞退通知。

她拿了半个月的工资,却也不够支付医疗养护费。

父母一年的种地收成给她支付了医疗费。父亲也很快带着年少的弟弟回了乡下,留下母亲一个照顾她。

母亲在小区找了份保洁员的工作,白天辛苦一天后,带着买好的菜回来给她做饭。

李沅虽然不甘心,但总算在这次车祸中美美的睡了个好觉。等到精神差不多充足了些,她又开始莫名焦虑起来。

一个月房租带水电是三千,母亲一个月工资只有四千,现在她毫无收入,花呗又拖欠了一个月没还。她立刻开始刷手机找线上兼职。

视频剪辑师...她一窍不通;主播...完全不考虑;电竞员...跟她没关系...

最后一则招聘信息跳入她视线——软文写手。

李沅灵机一动,这么多年来从大学到打工,她唯一的兴趣爱好就是写点文字。手机备忘录里记满她的日记,伤春悲秋、无病呻吟...但至少让她文笔流利,言辞清晰,犹记得大学论文全班属她写得最好。于是,她毫不犹豫接下这个兼职。

从开始码字毫无头绪到篇篇被打回重改,最后战战兢兢拿到第一笔稿费,李沅花了一个星期。虽然只有两百元,但她已经很知足了。至少一个月两人的水电费够一半了。

陆续一个月下来,李沅赚了六百,尽管每天都在疯狂燃烧脑细胞、掉头发,甚至睡眠障碍加重,她也觉得挺值得,至少不用看老板眼色,听经理放屁,朝九晚五的日子她的确过够了。

伤筋动骨一百天,两个月后,她逐渐能拄拐下地走动了,赚的稿费虽然不多,但至少是收入,加上母亲微薄的工资,勉强够母女俩一个月的开支。

日子还得过。李沅甚至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这个投稿平台虽然不大,但至少给了她一个机会,稿费不多但稳定。她感觉自己写作的技术愈发纯熟了。

直到三个月后,李沅向主编索要上个月十篇稿子的稿费时,意外发现对方已将她拉黑。

那是没到手的两千块钱。

不管李沅重加还是挟证举报,十篇日夜赶出的长达数万字的稿子,就这般打水漂了。

李沅忽然有种想揪扯头发的感觉,愤怒过后是彻底的无奈。或许那小破公众号倒闭了...李沅这般安慰自己,开始重新寻找兼职。还是写手。这是她除去以前那个无聊工作外,唯一熟练的技术了。

这回她留了心眼,跟编辑谈好一篇一结,尽管一篇只有五十元,但总比没有强。一篇五十,一天一结,她觉得挺好,至少来去匆匆,不拖不欠。闲暇之余她继续找其他兼职,又过了一个月,她已身兼三个平台的短文创作,收入总算可观了些。

熟能生巧,日子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李沅心情好了许多,身子也恢复利索了,渐渐能独立行走。

然而就在这时,老家传来了父亲摔断腿的噩耗。

母亲当天就辞了职,第二天便匆匆赶回了老家。

又剩李沅一个人。她看着卡里仅存的四千块余额,明白下个月到来之前,她必须出去找个收入稳定的工作。

她凭借数个月的写文经验,拿到一家网文运营公司的编辑助理工作,一个月五千,凑活能过。

继续两点一线、九九六的工作,李沅的睡眠障碍渐渐有了死灰复燃的苗头。

最初是睡眠不足六小时,到最后因为楼上邻居走路声而彻夜难眠。

母亲在时,楼上还没搬来这么个夜猫子邻居。偏偏在她调整了作息选择了上班后,夜猫子邻居搬来了。

哪怕是服用助眠药,戴耳塞,也渐渐对睡眠障碍患者起不了作用了。

药量越来越大,听力越来越好,心悸愈发严重...哪怕楼上一声东西落地或搬动桌椅的细碎声,在李沅耳朵里都像炸雷一样,能令人从即将进入深睡眠的状态中瞬间抽离出来,陷入惊惧和恐慌中,紧接着是难遏的愤怒、焦躁。

李沅终于支撑不住,抓狂了。

在那个深夜,她顶着黑眼圈和鸡窝头奔向楼上,鼓足勇气敲开了邻居的门。

一个同她一样不修边幅的女人,身后还有一个高大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