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章 香江无香(1 / 2)

儒道至圣 永恒之火 1189 字 10个月前

本站 0zw,最快更新儒道至圣最新章节!

“既然卢县令自认为无力审理复兴社一案,严知府认为应当交由谁人审理?”方运面色和蔼地看着泰合知府严悟。

严悟没有立刻回答。

卢鸣则瞄着严悟,眼中闪过一抹不满,随后望向方运,心中充满尊敬,因为他明白,之前方运故意要严悟接手,就是一个陷阱,然后再配合这句话,让严悟进退两难。

严悟的目的很明显,把此事留在泰合府内审理,无论审理结果如何,他都能向有利于庆国的方向处理。但是,现在卢鸣不想审案,严悟要么以上官的身份逼卢鸣接受,要么自己审理。

一旦严悟以上压下,那么就等于给方运一个借口,让方运也能够以总督之身下令。

严悟若是自己审理,一旦出了岔子,那么方运将会趁机将他拿下。

总督专断,别的都不需要,只需要一个借口。

在场许多官员已经明白方运话语里的意思,一些官员十分惊诧,甚至偷偷观察四周,怀疑有尚书甚至四相层次的人精官僚在暗中指点方运,一个人才气再高,但未在官场磨砺过几十年的,绝对说不出这番话。

严悟的额头渗出微亮的汗迹。

其他“庆官”暗中焦急,想要帮助严悟,但真能负责此事的,除了泰合府的县令和知府,只有法司衙门、刑司衙门、州牧衙门和总督衙门,而这三个衙门都被“景官”牢牢把握,再之上,就是京城的大理寺、刑部和监察院能负责,也就是常说的三法司。

双方都不想把这件事交由三司会审。

虽说象州的“庆官”没有主动承认妄图让象州重新归属庆国,但早就与“景官”处处对立,双方都知道对方是什么身份,一旦出头,必然会被众“景官”围攻。

片刻之后,严悟道:“此事既然牵扯到两国纷争,单单交由法司恐怕不妥,应该交由礼司和法司联合审案。”

众多庆官露出满意之色,一国有礼部以及主管外交的鸿胪寺,而一州没有类似鸿胪寺的衙门,鸿胪寺的一些职能归入礼司。

一州之内的政务由州牧主管,州牧之下有各司分管具体政务,诸如户司、刑司、礼司、工司、法司等等。

一州各司是具体处理事务的衙门,州牧基本不会像县令或知府那般亲自审案,除非极个别情况。

“严知府乃是老成之言,我看当由礼司与法司联合判案。”

“这是最稳妥之策,毕竟涉及到上百读书人。”

象州的礼司,一直都是庆官们的自留地,当年景国接手象州,想要用景国官员或倾向景国的“景官”们占据各司的司正和左右司正,但遭到庆官们强烈的反弹。

庆官虽然暗中支持庆国,但毕竟是象州人或象州官员,景国朝廷不可能因此逼他们离开,一旦逼他们离开,整个象州的大部分衙门都会瘫痪。更何况,还有左相柳山在朝中与他们遥相呼应。

不得已之下,景国妥协,让出礼司,由庆官把持,同时其余各司的司正、左司正和右司正的三位主官中,必然让庆官担任右司正,而且左司正也必须是象州本地人,只有司正可由景国其他州的官员担任。

景国已经做出极大的退让,并承诺十年后若象州安定,逐渐增加象州人官吏的比例,并且愿意让象州人担任象州牧,对象州官员和读书人的待遇,远远比庆国对象州更好。

庆国统治象州期间,有许多严苛的规定,不仅州牧、都督和院君必须由庆国人担任,各司司正、左司正、右司正以及各府知府和同知,也必须由庆国人担任。

即便七品的知县,一开始也有九成由庆国人担任,后来庆国“开恩”,规定三五的县城可由象州人担任知县。

换言之,当年庆国统治时期,七品以上的官员中,九成都是庆国人,一成是象州人。七品或以下的官员,象州人才占据较大的比例。

景国现在给象州的待遇已经远远超出庆国,可即便是这样,象州那些反景国的庆官或读书人还跑到论榜大肆攻击景国,说景国不给象州人权力,说自己永远是庆国人,说怀念庆国云云,即便有节日也悬挂庆国的国旗,跪拜庆君画像等等。

最可笑的是,在景国与庆国交接象州政权之时,一部分象州人竟然要求庆国人继续担任法司、刑司和礼司的司正,反对落后的景国玷污象州公正的法司、刑司和礼司。

此事一出,天下哗然,景国许多官员纷纷表示,若景国真的羸弱不堪,这种事可以忍,即便忍也要规定出时限,若是不加限制全盘接受,那简直是一国的国耻,任何国君若将一州之地的司法之权让予他国人,不如退位让贤。

一位官员甚至大声疾呼,若真出现这种情况,那所有人都可以说象州不属于景国。

此事本来不至于继续闹大,但左相一党竟然支持,从而在朝会上引发大乱。

左相党的最大理由就是,让象州树立一个榜样,毕竟景国被吞并的不止一州,如此一来可以让其他州相信景国不会压榨重新回到景国的旧州。

这个理由让许多原本反对的官员沉默,毕竟这种说法很有道理。

正常的景国人十分愤怒,大骂这些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