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3章 吸引人才(1 / 2)

儒道至圣 永恒之火 1140 字 10个月前

数天之后,景国内阁发布公文,认为大家同为人族,要赔款正常,但赔款实在太多,因此景国内阁决定,邀请部分庆国学子来景国新建造的新式学院学习,所有费用将从赔款中扣除。

这个声明一出,十国各地盛赞景国,认为景国已经仁至义尽。

庆国中那些要跟景国开战的声音不仅消失,反而因为是否要去景国学习起了内讧。

大多数人认为,去景国学习就是数典忘祖,让庆国列祖列宗蒙羞,坚决不能学习景国。

但少数人认为,庆国要想胜过景国,必须要学习更优秀的一切,只有庆国本身强大起来才是一切的根本。

只有极少的人怀疑景国的用心,但并没有引发关注。

不过,各国读书人并没有太理会庆国人的死活,很快把所有的目光放在新式学院之上。

工殿亲自出手,第一批专科学院已经建成。

第一农家专科学院、第一工家专科学院、第一医家专科学院、第一法家专科学院以及第一兵家学院等五家学院已经开始进行向十国各地的名士发送邀请函,甚至开始在景国国内进行第一批学子的选拔,为明年三月初一的正式开学做准备。

在新式学院向各地名士广发邀请函的同时,各地的许多工家读书人也收到来自玉海城的邀请函。

因为,玉海城的人才不够了。

经过方运的指导,玉海城设计出的许多机关和用具已经成功吸引海族,而海族的数量又格外庞大,往往一出手就是海量的订单。

景国的产能跟不上。

这些货物的原材料大多都源自海洋,所以这方面不是短板。

但是,工坊数量不够,高水平的工家读书人太少,熟练的工人也太少。

工殿虽然全力支持景国,但不可能从各国挖人,已经把庆国和谷国可以控制的人才都送入景国,但远远不够。

所以,景国只能自己想办法。

人才入股,成为景国吸引各地工家读书人的最大手段。

工殿虽然没有明着在这方面没帮助景国,却让方运凭借虚圣的权限,从工殿调出了各国档案,让景国非常准确地选定各国的技术人才,而后开出优厚的条件。

许多工家读书人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的财富,但一方面,他们想要在工家圣道之上有所精进。

但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一旦追求财富,为了自己和家族,就要放弃在圣道方面的消耗。而一旦追求圣道,那么同样会抛弃许多。

技和道,本身并不冲突,但追求技和道的人往往很难平衡两者。

景国凭借工殿的档案,对许多工家读书人更加了解,喜欢钱的就许以高薪,喜欢圣道的就提供深研工家技术的条件,都想要的,则提供双重保障。

没过几天,各国高层就发现,本国流失了大批工家读书人,许多人甚至拖家带口离开。

各国立刻严查,很快发现那些工家读书人的目的地是玉海城,立刻意识到景国在抢人才,于是暗中使用手段,阻止那些工家人离开。

但是,这些国家大都无法提出云海那么高的条件,所以各国的人才还在流失。

各国还妄图强行拦截前往玉海城的人,但景国直接安排水妖护送,全程走水路,根本不给各国可趁之机。

于是,一些官员忍不住在论榜骂景国卑鄙无耻。

但是,各国读书人却没有因此归罪景国,反而指责各国自己无能,留不住人才,应该反思自己,为什么许多人宁可拖家带口远渡重洋,也要前往一个未知的陌生之地。

随后,各国联合起来对景国施压。

景国内阁商议后,做出了妥协,决定与各国在玉海城建立联合工坊,每三年借调一批各国的人才,而工坊的收益根据一定的比例分配,同时技术共享。景国也保证,尽量不拉拢各国人才。

一开始,各国是不同意的。

但是,各国忘记许多大家族大商人手下有众多的工坊、工人和工家读书人,他们最看重的可不是国家人才的流失,而是钱和技术。

所以,各地大商人大家族直接越过各国朝廷,与景国展开合作。

木已成舟,各国也无可奈何,只能同意与景国合作。

在方运有意识的控制下,十国的技术交流开始加速,人族整体的实力开始增强,只不过,景国获得好处更多一些。

定府之乱的最终判决很快公布。

康王包庇逆种之罪成立,满门抄斩。

定府数万官吏和差役中,有三十四人满门抄斩,其余人或处死,或流放古地永世不得回返,或发配边疆,或调到异地种植庄稼。

所有被康王收买参与打砸抢烧的人,为首的七十七人满门抄斩,其余人全部处死。

定府城的刑场,血气冲霄,整座定府城家家关门闭户。

足足过了三天,萦绕在定府城的血腥味才散尽。

在处死定府之乱元凶的当天,严打司列出了一份大名单,上面出现景国众多家族,在每个家族后面,都标明这个家族重要人物犯下的重罪。

名单之上共有一百零六个家族,包括一家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