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学考倒计时(1 / 3)

城姬三国 绅士东 2183 字 10个月前

,最快更新城姬三国最新章节!

楚历四年,六月初六、初七、初八,楚国开始了三十所定点试验大学的招生学考。

与科举不同,学考的最终通过者,是获得入学资格,故而参与者更加年轻化。

并且除了演武堂之外,其他大学并未限制出身,报名资格也很容易拿到,只要通过乡内或是县学的测试就可以,所以很受寒门、甚至“真实平民”的欢迎!

一些连寒门都算不上,仅仅是刚刚靠踏实劳动、或是接着发展红利,勇于尝试的加入开荒军之类特殊部分、工坊,继而成为普通百姓中的“富户”的平民,此时也因为有些家底,不需要太年轻的劳动力,而让自己的孩子上了县学、有报考资格。

十几所大学中,有金陵大学这种门类齐全的院校,也有鄱阳大学这种偏向农科、十分实用且接地气的院校,更有曲阿大学这种偏向于航海技能的鼓励专业院校……

从报考的构成也可以看出,豪族大多是派出后生子弟,大部分心思都用在管理类的专业上的;世家子弟,大多都是在偏门的专业;寒门弟子,分布比较平均;而富户则是以各个实用类专业为主……

其中世家子弟更像是来买教材的,抱着将学问学回去,武装到自己家族中的打算。

对此白图并不见怪,也并不认为这样做有多大的实用性,毕竟……学院的专业就摆在这里,谁都能学到。

想要真有传承上的便利,也要学得足够精深才行,这到那个程度,对楚国也是好事,反正官办的大学,会永远对所有人开放。

豪门的选择也很好猜,这些豪门很多都是论“壕”的话,要超过许多世家,尤其是楚国贸易兴起之后,重商、重工的豪族,更加借了东风,反而世家的大部分“投资”都是土地上,收效差了许多。

不过在政治地位上,一些纯“壕”的豪门,甚至不如一些有出息的寒门……

一来是本身要更加做大,需要管理类的知识,二来……也是豪门在争取更高的政治地位,管理类在科举时也是最有用的!

至于寒门,一般有些政治地位、家里数代之前出过太守一类地方大员,或是一些世家的远亲,不过大多缺少传承,此时蜂拥入楚,希望吸取一切能吸取的知识。

而普通富户……

毕竟不久前还是被人鄙夷的“泥腿子”,大多都十分务实。

考虑到这种情况,白图也在看过学考的大数据统计之后,就已经着手和工部、礼部策划,进一步加大“匠学”发展的力度。

顾名思义,也就是学习匠人能力的地方——相比之下,虽然像是黄月英为名誉校长的南阳大学,也开设机关学专业,鄱阳大学也开设农科专业,但这类都更多的教授原理,本意是鼓励创新与设计。

而在匠学中,则是完全以实用为主,令学员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操作那些笨重的真气机,也就是变得可以胜任技术性更强的工坊职位,哪怕字都没有认全,也不耽误教学。

其实现在也已经有试验性的匠学在开办,主要是工部和礼部联合负责,礼部仅负责“开办”的手续与准备,内容由工部汇总。

相比之下,匠学不需要学考之类的条件,只要交钱就能上——楚国现在也拿不出更多的钱,来给匠学补贴。

不过匠学的好处时,完全可以和私坊、官坊对接,定向培养专门的人才,自然这部分“束脩”……也就是学费,也有官坊或私坊垫付,之后签个三年契、五年契,甚至十年契即可。

此举其实引来了不小的非议,不过压力并不算大。

毕竟在如今的时代,工匠往往也都是有“传承”的,否则也不会有诸如“传男不传女”、“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说法,如今一下子变成完全开放、只收些束脩就能学到的内容,肯定有一部分民间工匠不满,但是……

白图现在想要扛守旧士族的压力,都简简单单,有大批的拥趸愿意为白学张目,本来就地位不高的匠人,又能造成什么压力?

更何况真正顶尖的匠人,大多可都在工部——工部博士,位同楚国官制中的四品官员,甚至几位在中大型、巨型真气机,还有其他几个重要工程上,取得了巨大功勋的工匠,都已经被封侯……

对于这些顶尖工匠来说,地位的提升可不是一星半点,虽然只是没有封食邑的几个关内侯,但也已经足够鼓舞人心……这些人肯定是和楚国一条心的!

而且工坊主们,本身越来越需要有些知识的工匠,令中层工匠们在这方面,也得到了许多实惠。

相比之下,工匠不仅声音忽略不计,何况工匠本来就是工坊兴起后,受益匪浅的群体,不可能大规模的反感楚王。

而且很快这些中底层工匠就发现,因为需求的急剧提升,匠学对老师的需求也很大,很多都已经“真香”——虽说要将这些能够产生实际效益的半垄断知识,向大批的学员公布出去,但是……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

原本在楚国的“学考”,在计划中是以大学为单位,各自在期限内进行考核,不过因为楚国本身的国力提升、交通便利程度提升,并且为了进一步推广新制,白图和礼部最终决定,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