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1 / 2)

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尹希班级排名第43,年级理科排名45,总算摆脱了全班倒数第一的窘境,也能够留在重点班,度过最后的几个月。

寒假放了5天假,尹希既没有回奶奶家,也没有去外婆家,她约了何文丽出去逛了一下街,当做是给自己的放松,很快便回到学校进行最后的冲刺。

离高考只有几个月时间,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是一行引人注目的红色字体:高考倒计时121天。

每天早上,重点1班的班主任都亲力亲为,把这个天数减去一天,用粉笔写上新的数字。

班主任是个四十出头的数学老师,瘦高瘦高的个子,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带班水平都在年级中数一数二,也正因如此,这个理科重点班才会由他来带。

因为重点班的学生是全年级最好的一批学生,大家都有很高的自觉性,班主任并不想给大家额外的压力,加重大家的精神压力。他很少会像普通班老师那样,隔三差五就提醒大家很快就高考了,一定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相反,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示,他一直和同学们站在一起,迎接最后的时刻。

比如每天早读课之前亲力亲为更改倒计时时间,比如每天晚自习逡巡一遍教室,告诉同学们有问题要问老师的就出来办公室,老师在办公室等着同学。

在他的带领下,全班的氛围既紧张但又不会过分紧绷。

滴答滴,滴答滴,最后的时刻越来越近了。

但在高考之前,还有一件大事:填报志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填报志愿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高考。

此时实行的是考前志愿,就是说,考生必须在高考前先填报志愿,待成绩出来之后按照志愿的先后顺序分批录取。固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平时考试成绩和全市统一举行的模拟考成绩,大致估算属于哪一梯队,但在高考这种决定很多人一生的重要性考试中,很多人不能发挥自己的真正水平。

有异军突起的黑马,也有不慎惨遭滑铁孙的黑仔。

哪怕是发挥稳定,有时候刚好这所学校报考的人多了,录取线上去了,就把你刷下来了。

每一年都有一些学生,因为志愿没有填报好不得不复读。尹希这一届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只有20个班,到了高三,就成了22个班,多出来的两个班全都是复读生,其中就有因为志愿没填好复读的。

有的同学就发出感慨:“这种考前填报志愿的法子,不确定性太大了,为啥不能等成绩出来之后再报志愿呢?”

班主任带着几分无奈说:“没有办法,现行的制度就是这样的,我们只能去适应制度。”

他已过不惑的眼神中带了一点点惘然,但更多的是对学生有这种困惑的理解。带过这么多届学生,高三生也有不少了,他年复一年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见过了多少学生的欢笑和眼泪,自己也经历了仿佛无比漫长又仅仅是弹指一瞬的半生。

他最后明白,人的一生,固然能改变很多东西,但更多时候,只能去顺应时代的潮流。

生于乱世,人不如狗;有幸投生在太平之家,则有很大概率安稳一世。

幸好,现在的学生们碰到的是好的时代,只要努力向前,就能攀援而上。

在填报志愿这件事上,尹希也纠结了一阵。

根据往年经验,理科成绩如果稳定在年级前100名,上重本是没有很大问题的;如果稳定在年级前50名,可以大胆报考本省最好的那几所大学,但不一定能上好专业,做好被调剂的心理准备;如果稳定在年级前几,可以考虑报考全国最好的大学。

最后,尹希根据自己的情况,第一志愿报了本省排名第二的H大,专业是计算机,服从专业调剂。

H大是一所老牌理工类大学,既是985也是211,在全国也排得上号。

对于尹希选择计算机,何文丽有点不太理解,问她:“尹希,你怎么会想要学这个?怎么不报金融经济?虽然金融经济很热门,但以你的成绩,完全可以试试啊,大不了调剂到没那么好的专业。”

尹希说:“我就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专业。你想想,现在有电脑的人没有几个,但就连我们学校,都设立了计算机课程,说明计算机的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应该会很需要这方面的人。”

何文丽若有所思,她是个经常去网吧的网虫,不得不承认尹希说得很有道理。不过她自己学的是文科,是报不了计算机的,她报了经济类和文学类的专业。

在学校的选择上,她也没有尹希这么多选择。高三以来,她的成绩都徘徊在文科年级150名到200名,属于本科没问题但重本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