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出尔反尔(1 / 2)

天唐锦绣 公子许 1478 字 8个月前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胜则为王,败则为寇。

老祖宗早就教会我们,做一件事的意义是需要最后的成果来衡量与定义的,这世间原本就没有什么正义与邪恶之分。

柴哲威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眼下他虽然看似位高爵显、手握兵权,但实则在朝中的影响力极低,即便是李二陛下将左屯卫委任于他,也更多是因为对他母亲平阳昭公主的酬功,并非对他柴哲威当真如何信重。

若是影从龙之功”,那就完全不同。

不敢奢求能够如长孙无忌当年那般“权倾下”,成为“贞观第一功臣”,但是最起码也能比得上李绩之流吧?

别看如今的李绩贵为宰辅之首,当年可还是个降将呢……

当然,收益与风险并存。

“从龙之功”固然显赫,可一旦失败,那么等待他的就将是无尽的深渊……

柴哲威喝了口茶水,默然不语,心中委实难以决断。

游文芝看看柴哲威的脸色,见到他已经意动,若是继续逼迫有可能过犹不及、适得其反,便转换话题,道:“无论吐谷浑那边最终是否会反叛,这段时间大帅都应该收拢部队,严加操练,以备不测。”

柴哲威颔首。

军饶力量终究来自于手底下的兵,若是养了一群虾兵蟹将,大战临头却一触即溃,就算亲爹是皇帝又能怎样?照样投闲置散,不受重用。

荆王李元景为何几次三番的拉拢于他?就因为他手底下有一支能战之兵,可以在关键时刻左右局势。

这是他的根底所在,不容有失。

而且自从过年之后右屯卫一到晚的高强度训练,兵卒的战力肉眼可见的提升,尤其是军心士气不断攀升,令柴哲威感到艳羡之余,也有着深深的危机釜大家地位相等,一左一右宿卫玄武门,若是差距太大,何谈其他?

“明日起,擂鼓聚将,展开一练。这段时间因为春耕之故,全军上下都快放了羊,也该是时候操练起来了。操练要狠,补给就得跟上,伙房每日加餐,而且要餐餐有肉,油水给足了,不然兵卒受不了。这部分钱你去向兵部申请一下,不过顾及没指望,若是要不来,那就由本帅自掏腰包垫上。”

柴哲威发了狠,从来都是从军中账目上可口贪墨,何曾往军中垫钱?

游文芝颔首道:“卑职领命!”

他和柴哲威的想法一样,唯有一支强军才能作为资本,若是整个左屯卫一群乌合之众、一触即溃,又怎能显出他的功劳?

随便去加上拉一群青皮地痞岂不是更省事……

关中阴雨绵绵,气候凉爽,西域却是烈日炎炎,黄沙漫漫。

一支商队缓慢的行走在路上,坚硬的沙土路面热得烫脚,即便是忍耐最强的骆驼也耷拉着脑袋,有些无精打采。

道路两侧漫漫黄沙,远处是荒凉的戈壁,时不时便有被风沙侵蚀的巨石形状古怪的屹立在戈壁之中,烈日当空,倍添荒凉。

长孙濬头上裹着白巾,抬头抽了抽上的烈阳,舔了舔干涸的嘴唇,伸手从身下的骆驼脖子上取下水袋,晃了晃,打开塞子口灌了一口,没舍得多喝,将塞子仔细塞好,挂回远处。

从上一处绿洲已经走出来五,距离下一个绿洲还有两,队伍之中的清水已经所剩不多,必须节省着才行,若是喝光了,他可不确定那些看管自己的大食人能够将自己的份额施舍给他……

自己奉父亲之命前往大马士革,一来一回已经将近半年。

去的时候寒风凛凛大雪飘飞,稍有不慎便会给冻死在路旁回来的时候烈日炎炎,漫漫黄沙好似要着了火一般,能将人活生生的烘干、烤熟……

唉!

长孙濬长长叹息一声,满腹愁苦。

堂堂长孙家的嫡子,长安城内数得着的世家子弟,长这么大何曾遭受过这等罪?

更别,还要时刻防备着大食人“撕票”的可能,更要带领商队绕开唐军沿途设下的哨卡,以免行踪暴露,被唐军逮捕捉拿。整日里可算是殚精竭虑、耗尽精力……

后边一匹骆驼晃悠悠赶上来,坐在骆驼背上的阿兹米也头缠白巾抵御烈日的暴晒,与长孙濬并行,开口问道:“长孙公子,距离玉门关还有多远?”

长孙濬的目光落在遥远际那一道蜿蜒倾颓的长城上,叹气道:“最起码还要十!”

那是汉武帝时候在西域修筑的长城,以壕沟或利用自然地形作屏障,由烽燧、古堡、亭障等组成防御工事,在汉代被称为“塞”。

汉长城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则用沙子和石子,或凿石垒墙,或取土夯筑;而在沙漠杂以芦草和柳枝层层叠压而成,并在外长城各枢纽建立要塞,驻扎装备弩机和长戟的骑兵巡逻。

汉武帝在此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

人世间沧海桑田,王朝更迭,这一段巍峨的长城却依旧伫立在荒凉的沙漠里。

阿兹米也很是沮丧:“还要那么久?”

他自告奋勇承担起“收取赎金”的任务,希望能够凭此功劳在穆阿维叶面前受到重用。可他以往最远取过西域诸国,而且是靠西的那些,却从未抵达过玉门关,哪里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