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元年八月,李荣樟李荣檀李荣生三人参加了院试。
九月里,快马加鞭的书信送至荣县。
那时候,石榴正带了拂冬和岁绿在城郊新建的纺织工坊视察。
荣县适宜种桑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也家家户户都有养蚕,但养的蚕茧都由外头的人来收购了去,百姓们能赚到手的都是少数。
是以,石榴便干脆办了个纺织工坊,招进了女工,收百姓的蚕茧价钱可以再高一些,且招募的女工都是本县的百姓,让他们赚了工钱,也能多改善生活水平。
另外,石榴在锦州陆陆续续开起来的布偶斋,作坊也都是建在荣县的。
让本县百姓都富足起来,那也是县令考评的一大标准呢!
听说并州来信,石榴一想便知肯定是院试有了结果,当下忙往城里赶。
因林氏和黄春妮都在荣县布偶作坊负责管事,李荣棕干脆就将宅子买在了荣县,他们哥俩一个在荣县上头的暨阳府,一个在锦州州城,左右来荣县也不算远。
宋氏和李继和就住在这宅子里,每日带孙子孙女们。
石榴又另在这宅子的隔壁置买了一个宅子,同娘家比邻而居,并没有住在县衙的后院。
这厢,石榴缓步进了宅门,里头宋氏就将手里的信挥着朝石榴兴冲冲道:“石榴,你小弟来信了!宝珠给念了信,说是中了,都中了!你快瞧瞧!”
宝珠今年已经七岁了,康哥儿也是六岁了,石榴便专门请了西席回来教他们俩读书识字,也省得每天贪玩。
康哥儿倒是能安安生生的坐得住,可宝珠就不行了,每个月先生不告个几回状都不算完。
可宝珠滑头得很,当着宋氏的面告爷爷告奶奶的认错贼快,但转头该调皮还是调皮,叫宋氏也是无奈至极,又舍不得打舍不得骂的。
好歹宝珠还有怕得人,就怕石榴,但凡石榴一瞪眼,她就规矩老实了,但石榴也不能成天就盯着她呀。
好在宝珠调皮捣蛋归调皮捣蛋,人却聪明,先生教的字,她偷懒耍滑的,倒也都记得住。
如今看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像宋氏,这也学着呢,可年岁大了,记性不好,也只勉强认得些字。
这厢,石榴接了信看了,也是喜出望外,“确实中了,樟哥儿信上说他中了并州院试第六十七名,檀哥儿中间第四十六名,荣生中了第八十二名!”
这名次,算是不错了!
“好好好!”宋氏和李继和听着,都是高兴不已。
“本来想着他们能来荣县多玩玩呢,这下中了院试就要进府学去读书了,咱们想见他们,还得等过年的时候了。”
宋氏盼着儿子成才呢,闻言也是道:“过年也没两个月了,不妨事。”
“倒是咱们今年,回去过年不?”
石榴就道:“范晋肯定是走不成的,咱们这刚来荣县一年,事情都多着呢,到时候看看,我带你们回去吧!”
宋氏听着就不赞同了,“你走了,难不成留范晋一个人在这里啊,那哪成?没事,到时候让护院们跟着,我们自己回去就成,这路也不远。”
说着,她隐晦的又瞄了闺女的肚子一眼,这都成亲四年了,闺女的肚子竟还没个动静,她这心里,都快愁出花儿来了。
哪能还能闺女和女婿分开,哪怕就是分开一个过年,哪也不成!
见自家娘的眼神又落到自己肚子上,石榴也下意识摸了摸肚子。
这几年,范晋对她一直是体贴备至,哪怕是公务再繁忙,也从不会少了那时不时的小惊喜,各种礼物吃食总是不会少。
他们两人的相处,是夫妻,也是至交好友,更是亲人。
范晋已经成了她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渐渐的,她的心里也逐渐打开来,对于要跟范晋一起孕育一个爱的结晶,她心里也是不排斥不那么害怕了。
早在年初后,她和范晋就没有做措施了。
只是,这几个月下来,还没有动静。
说实话,她心里也有点嘀咕,是不是她和范晋谁还真的不行?还是磁场不对?
这房事也算是融洽默契的,怎么就还没个动静呢。
不过凡事都讲究缘分,石榴知道急是急不来的,她也不是毛毛躁躁的人,且慢慢来的。
—
冬月底,李继和和宋氏整顿行装,准备启程回并州老家过年去。
李老爹和老袁氏都在村里了,作为儿子儿媳,他们出门再远,也合该回去陪着一起过年的。
石榴不放心他们带着几个孩子回去,自然是打算跟着一起回去,也好看看爷爷奶奶的。
但正打点行装呢,石榴就突然晕倒了。
这可吓坏了吕氏和拂冬他们,连忙请大夫大夫请大夫,去县衙喊范晋的喊范晋。
这就是指挥着别人动手收拾,怎么还能晕了?
吕氏不由念叨石榴这两个月忙活纺织工坊的事,作为县令夫人又要跟一干官眷交际,想来是累坏了身子。
范晋听说石榴晕倒,也是连忙丢下手中公事,拔腿往家跑。
气喘吁吁的跑进家门,大夫已经把过了脉,他担心得不得了,“大夫,我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