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贞德和奥顿才愿意接盘一座被分封而非祖传的贵族庄园,不然的话当个封国祖传型骑士老爷不是爽歪歪?所有权和使用权都是自己的,那叫一个硬气,腰杆子都直。
当然就算是分封的,君主也不能随意剥夺领地,得有借口,比如不能履行封建义务之类的。
但是奥顿和贞德可都有两把刷子,贞德天生就有成为一个骑士的天赋,奥顿虽然在当雇佣兵的时候并不是重骑兵,没有学会任何马上作战的技能。
但作为一个老兵油子他学起来也很快,毕竟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他老人家也差点吃过不少骑枪冲锋呢。
当然只是差点吃到骑枪,真吃到骑枪冲锋的话今天也不会站在这里了。
毕竟奥顿在雇佣兵里当的是重装步兵,而重装步兵是最容易吃骑枪冲锋的兵种,因为骑士老爷们互相对冲损失大,冲轻步兵又不划算,冲长枪长矛阵更是血亏。
而弓弩手的驱赶工作又是轻骑兵的事,没有哪个指挥官会浪费自己重骑兵的宝贵体力去对付弓弩手。
所以重装步兵就成了骑士们的重点打击对象了,重步兵是军队的骨干,而重骑兵是军队的精华。
重骑兵互相对冲不是没有,但这种决战往往都是两败俱伤,虽然贵族们喜欢骑枪比武,但真上了战场可没有栏杆来隔开双方,也没有特制比赛用骑枪来保住比武双方的小命。
像李刚手下的全爱尔兰生产建设兵团总司令奥拉夫就是因为在黑斯廷斯战役进行时吃了诺曼骑士的一记骑枪冲锋而不幸肉身死亡灵魂滚回了系统空间等待灵魂虚弱时间结束后才被李刚重新花费资源召唤到了物质世界。
所以真正的战场上双方的冲击骑兵都喜欢逮着重装步兵这个被冲击骑兵克制的高价值目标往死里冲,真正骑兵对冲的大场面不是没有,这种情况还挺多,但往往是一锤定音的决战。
之所以说是一锤定音,是因为中世纪早期和盛期的步兵质量实在不太行,往前的古典时代有高质量的公民兵,往后的中世纪晚期有装备精良的民兵。
之所以这时民兵也能装备精良是因为中世纪晚期的生产力已经超越了罗马时代。
像是不列颠地区的人口从罗马军团撤离以来就一直在下跌,一直到中世纪晚期时才恢复罗马帝国时代的人口数量。
而中世纪晚期时欧洲的文化水平已经可以不再被称为日耳曼蛮子了,文艺复兴之后更是弯道超车,上演了一波灵车漂移,打着罗马的幌子发展自己的文化。
这也就是罗马民族灭亡了,罗马帝国陷落了,罗马文明陨落了,他们才能名正言顺的用各种罗马风格的建筑,当然他们还算是比较有良心,没有把罗马柱改名成日耳曼柱。
像是日韩就比较不要脸了,华夏明明还活的好好的,他们就当着我们面偷华夏的文化了。
所谓的和服和韩服实际上就是拿汉服改的,那些建筑风格也不过是拿华夏建筑改一改的Mod,这种事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随便考下古就能发现很久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日韩压根没有现在的这些服饰和建筑,那时候他们就是彻头彻尾的蛮族,吸收华夏文明后无耻至极的打上了自己的标签。
所以说在中世纪早期和盛期这个步兵乏力骑兵大显神威的时代大规模的骑兵对冲往往是一锤定音的决战,赢得对冲之后的骑兵能很快就把对面的步兵冲垮。
在往前的古典时代和往后的中世纪晚期时这种情况是不可想象的。
罗马人有训练有素的公民步兵,而且文化水平吊打中世纪的那些日耳曼邦国的前蛮族步兵。
罗马和秦朝都有大规模出土的士兵信件,都是寄给家人的,这说明华夏和罗马的全民识字率都极高。
而中世纪的那些封建领主自己都不一定识字,需要文书工作时往往还得求助于教士。
所以你指望他们手下的那群大字不识一个的步兵能和古典时代的公民兵一样训练有素就是扯犊子。
而古典时代骑兵对冲后胜利的一方也没法奈何敌方的步兵方阵,这一时期是步兵的天下,因为步兵的素质太高,而且骑兵还没有马镫,冲击力不如中世纪的同行们。
因此古典时代的骑兵对冲无法成为左右战役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中世纪晚期那就更不得了了,这一时期的生产力和文化水平都已经超越了罗马人。
罗马人的生产力可不弱的,不然怎么能修出来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帝国大道,当然现在被沿途的日耳曼人偷的差不多只剩个道了。
还有各种高架水渠你敢信?从高山上一路引流下来的自来水卫生程度和用水成本都吊打中世纪的净化水,
当然了,罗马人也吃了没文化的亏,用铅做自来水管子导致不孕不育,帝国中罗马裔人口比例不断下跌,日耳曼裔和其他族裔不断增长,最终导致了后来的军团蛮族化以及哥特人大军兵临城下时的帝国黄昏。
值得一提的是创建罗马民族的人叫做罗慕路斯,他的名字罗慕路斯的缩写就是罗马,和创建华夏民族的风华夏女王(风华胥)一样都是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自己民族的族名和国名。
骑马与砍杀里以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