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大涨 (二合一)(3 / 3)

呢,就像菜谱,永远都无法描述味道,只有下锅炒出来才能感知到。

由于刘疆做过编剧,深知当一部戏开拍后,编剧往往会受到最多的质疑。

因而他高度重视剧本,但又是‘蔑视’剧本。

开拍前重视剧本。

在现场不依赖剧本,更愿意把它扔掉,不被它束缚,还原到人物关系、正确的人物行为上。

拍摄是对剧本的二度创作,很多火花都是大家现场想出的点子。

表演者得碰撞出更鲜活的东西,照本宣科的话演员会僵死,思维也会固化。

陆远的表现和他的理念恰好吻合。

林永建道:“我刚才的反应但凡慢半拍,铁定接不住。”

“我看你接的很快啊,我这次实在是福至心灵了。”陆远露出一个抱歉的笑。

“你每回都这么说。”

真实,是表演创作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同演者互相较劲最让人兴奋的点。

你永远猜不出对手会怎么演,而对方也不知道你会怎么接。

拼的就是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以及对剧本的理解程度。

“哟,聊着呢,昨天的那个剧情我回去仔细想了想,孙大埔分析弹道轨迹的方式存在问题。”编剧黄珂挥着手中剧本。

《黎明之前》是他头一次独立完成剧本。

他是一个专业技术迷,对武器特别了解,包括配制毒药,侦缉手段,心理画像,这些都是他平常喜欢研究的。

因而《黎明》之中掺杂着许多类似美剧的逼供环节。

拍摄途中,他也常到现场来,会看道具,然后说这个枪不对,那个摩斯密码设计有问题。

正是这种专业让《黎明》相比《潜伏》更具质感。

只是黄珂的“专业”经常把演员都绕进去,别看演员台词说得挺溜,演的也挺像,但其实说的专业术语自己没整明白。

有时连道具师也没明白,以至于不知如何布置道具。

几人正聊着,吴朗喝了假酒般,双眼泛红,攥着手机火急火燎的跑了过来。

“老大,收盘啦。”

“28家创业板公司,华谊涨幅第一。”

“大涨!”

PS:看到有书友说评论没了,再解释一遍哈,下班回来时间比较紧,写的匆忙,有些用词不妥当,发出去会修改,改了评论就会被夹住,嗯,意思是起点的问题,(ノ‥)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