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入学首日(2 / 3)

擦屁股。这种人带身边,就是定时炸弹。

小顺面相憨厚,话也不多,干活不偷懒,注意力始终在贾琏身上,这才是合格的长随。

长随嘛,要那么多主观能动性干啥?让你做事,把事情做好就行了。做不好,可以慢慢的教,总比那种喜欢自由发挥的要强。今后贾琏是要走仕途的,贴身的长随能力强弱不要紧,少犯错才是最关键的。多年的体制内生涯告诉贾琏一个道理,可以不出挑,但必须少犯错。

决定一个人仕途的往往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背景以及少犯错。

贾琏给自己制定的风格,就四个字“稳如老狗”。只要稳稳当当的,以贾府的人脉背景,贾琏的仕途即便上升的不快,也不会停滞不前。多不敢说,四十岁的时候,能做到一个布政司,贾琏就心满意足了。

少年得志,从来不是什么好事。少年得志,往往意味着众矢之的,你的一言一行很容易被人放在显微镜下面观察,找你的错处,给你弄下来,才是人类社会常态。

新生开学第一天,贾琏来的太早了,今天上午不上课,只办理入学,缴学费。

学费分三等,一学期五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免费。

新生考试第一名免费,选择住校,十天一休(两天),学费十两,无特殊情况选择走读,一学期五十两学费。是否走读,那还用选么?贾琏想到书院的厕所,就决定走读。学费不用自己掏钱,也不用贾赦出钱,而是走公中的账。

一通手续走下来,被通知到丙级三班的教室等候,每个人一张桌子,上面有名字。

贾琏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三五成群的凑一起,找到位子后一个人安静的坐着。在这个书院里,从一开始贾琏就注定了是个另类。

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歧视,这书院里甲乙丙级,每个级别三个班,四百五十个学生,贾琏是唯一的勋贵子弟。其他同学也没有主动找贾琏说话的意思,读过书都知道,每个班总会有个别独来独往的学生,区别在于是否显眼。

一个面目俊秀,气质儒雅的中年教习出现在门口,四散的学生们回到位子上,一分钟不到,教室里安静了。

学生们不约而同的冲门口教习鞠躬致意!

教习先鞠躬回礼,这才走上讲台,对着台下的学生道:“鄙人张廷恩,是你们这个班主管教习。开学第一天,告知各位一个不幸的消息,丙级三个班,月考、期末考,都是同样的卷子。也就是说,各位新生要与在校两年的老生,做同样的卷子,年底有五十人进阶乙级,五十人淘汰。各位一定觉得不公平,没错,就是这么不公平。你们能坐在这里读书本身,也是一种不公平,这是由个人的天赋以及受教育机会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不公平。”

张廷恩说到此处顿了顿,随后提高声量道:“这里的不公平,是为了将来你们进入科场后与其他人通常考试时能让其他考生感受到不公平。”

台下学生一阵骚动,贾琏也听得有趣,这教习很有意思。不知道其他班级的主管教习,是不是这个风格。

见台下学生骚动,张廷恩也没示意安静,就这么安静的看着台下。

这个举动让台下的学生很快安静了下来,继续端坐凝视讲台上的教习。

“你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科举做官,将来做官了,上官讲话时,你们也这么没规矩?”

听到张廷恩这句话的贾琏立刻站起来,再次冲张廷恩鞠躬:“多谢先生教诲!”

其他学生见了,有的懵圈,有的多有所属,有的站起跟着学,最后所有人都站起鞠躬致谢。张廷恩很耐心的等着,大家都站起鞠躬了,他也再次鞠躬回礼:“坐下吧。”

再次开口的张廷恩直接拿起名册晃了晃:“下面点名……。”

“李冬……”张廷恩依次点名,学生依次起立,每个学生都会花三秒左右记住样子。

“贾琏!”

“到!”站起的贾琏起身应答,这次张廷恩没有立刻继续点名,而是笑着开口:“你就是贾琏么,入学考试经意优秀,制文中平,建院一来入学考试算经唯一满分,不知道你的策论水平如何?”

台下一阵轻微的骚动,这次没有过分喧哗了,学生们都看着贾琏,各种情绪都有。

贾琏站着回答:“回先生的话,学生年幼,经事不多,不敢妄谈为国献策。”

台上的张廷恩好像故意在刁难一般,似笑非笑的追问:“按照你的说法,未能入朝为官者,不该谈论国策咯?可是科举乡试会试,都要考策论的。”

贾琏心说这老师怎么回事?脸上却依旧能维持平静,语气不疾不徐的回答:“回先生的话,朝廷的大政方针,私下议论不可避免,但绝对不能以个人对政策的理解,造成政策执行的障碍。朝廷的政策,原则上秉承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能因为少数人的发生渠道更为顺畅,就能阻挠政策的执行。”

新生都在十三四岁,这个年龄别说跟老师交流了,单单站在对面都会脸红结巴的。

贾琏的表现明显非常的优秀,张廷恩觉得这是出身带来的好处,什么世面都见过,经历过了自然就淡定了。更加令人惊喜的是,这个学生的回答很有条理,问题是突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