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不可接受,群情激奋(2 / 3)

还是引起了激烈的反应。当初那些官员被带走时,软成锅里的面条,精神病一样胡言乱语,呆滞如泥雕木塑,各种丑态百出,说形象毁灭都不为过。

张居正不过是抓一下KPI,就已经被说是官不聊生,龙禁尉直接抓人带走,当时的画面冲击力那真是太强了。无论如何,文官们都得团结起来,杜绝类似现象再次发生。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何当时不出面阻拦,事后义愤填膺呢?

废话,我当时阻拦了,我不成同伙,一块带走了么?

至于现在,大家人多势众,法不责众你懂不懂?不懂就多看书。

所以说,只要角度足够刁钻,秦始皇不是暴君,隋炀帝是雄主,鱿鱼道德高尚。只要肯七拼八凑,牵强附会,再稀碎的逻辑链,那也是逻辑链。

这人啊,胡说八道不要负责的时候呢,胆子特别大,如果胡说八道还有利可图时,不得往死里胡说八道啊。任何一种现象,指望政府处理,都是有一定滞后性的。更何况,有时候处理了还不如不处理。

反正承辉帝一天就收到了上百奏折,都是所谓的劝谏。

京城官场,一时间因为该案,人人自危不敢说,但多数人心里都不安是肯定的。

说到底,大周朝想找一个屁股干净的大臣出来,难度堪比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大一统。

前几年有个论调,人类社会就是个草台班子,一时间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赏。

该论调怎么讲呢?以偏概全了。治理国家,还是要看有没有远景规划以及政策的延续性。

面对雪片般的奏折,承辉帝一律留中,也没说惩罚上奏的官员。

一直到内阁会议的时候,新的班子头一次齐聚,会议上李三江第一站出来说话。

“陛下,光天化日之下,龙禁尉闯入有司衙门,带走官员,一石激起千层浪,群情激奋,不可不平也。”可能是第一次参加这个级别的会议,李三江情绪没有控制好,非常的激动。

传出去呢,就是仗义执言嘛,在场的老狐狸,哪个不知道呢?

但是其他几个阁臣的心里,内心戏是不一样的。

孔照的表情淡漠,好像听了一席废话,梁道远则是很干脆的鄙夷以对,就你是明白人,就你为百官利益呐喊?同样是新丁的李驰,只低头沉默以对,刚进来,稳字当头。

郭衍嘛,我是知情人士,自然一切都很平静。

李三江本以为怎么也要引起一点反响的,没想到迎接他的是沉寂,一个人附和的人都没有。什么个意思,你们都知道啥情况么?怎么就不不知道?

只能说李三江对仕途有路径依赖了,他以前的成功经验,就是爱表现,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有点芝麻大的政绩,一定要传的人尽皆知。

殊不知,内阁老臣们心里有数,承辉帝跟前,实干家才是最有市场的。

夸夸其谈很容易被边缘化!

承辉帝看了一眼李三江后,对郭衍道:“郭卿,伱通报一下。”

众人瞬间都来了精神,腰全都直了,抬头睁眼,聚焦郭衍。

郭衍起身道:“各位前辈同仁,先说性质,此案事涉谋逆,最高保密级别。”

四位阁臣的后脊梁瞬间寒毛竖立,但凡涉及谋逆,就没有小案子。

“经龙禁尉线人上报,个别民间不安分团伙,手持军方最新装备的火铳,光天化日之下开火。地方官员联手压了下去,具体是何处,应龙禁尉要求,在下不能明说。最新调查结论,两江士绅之中个别人有巨大的嫌疑,龙禁尉已经下去查了。将来案情查明,自当通报。各位同仁,入无异议,在下落座了。”

郭衍说着环视一周,没人发言后才不紧不慢的坐下,心里那个爽啊。第一次在内阁会议上发言,居然说的大家都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太爽了,即便是狐假虎威,也很爽啊。

低调,不要飘。你现在是排最后的一个,少说话,多做事。陛下不让咬人,就管好嘴巴,陛下需要咬人时候,往死里咬一准没错。

群臣都在等待内阁会议的结果,没曾想内阁会议之后,面对前来拜访的同僚们,阁臣有一个算一个,三缄其口,绝对不提龙禁尉大白天闯衙门抓人的事情。

李三江被逼急了,说了一句:“别问,问我也不能告诉各位真相,等着吧。”

这个案子的神秘感直接拉满了,搞的京师官场上的人全都在琢磨,到底是啥案子?

内行人士很快就有了结论,比如说孟大人,在与下属们私下交流时,非常肯定的表示:“应该是谋逆的案子,若我所料不差,应是金陵武库出了事情。”

只能说,这个推论与事实很接近了。实际上官兵的军火流入民间,从来都不是个例。朝廷实际上是禁止民间商船上装火器的,你要去买呢,也确实买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直接雇佣水师咯。一来二去的,关系混熟了,买点家伙防身,对方也不会拒绝了。

当然了,水师玩的是进阶版,正常贸易要交税的嘛,走私就很合适。

贾琏当然知道,军方经商的坏处,更何况是走私了。但他绝对不会对承辉帝之外的任何一个人说一个字,因为一旦说了,真就是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