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王爷重要还是老贼重要?(2 / 3)

抗清 傲骨铁心 2114 字 4个月前

等人圆满完成任务顺利回归,被满洲大兵生生控制了几天的张天福是一点脾气也没有,为了脱罪其将防线沦陷的责任全推给了被杀的张朝义。

这场官司有的打。

毕竟张朝义他爷爷张存仁还在。

西山防线的其余清军将领这会也都叫明军突围成功给弄懵,一个个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

张天福没有下令各部追击,而是派人到南阳请示因襄阳“沦陷”无法南下的征南将军达素。

不出意外的话,达素很快就会接管西山防线清军,如果其决定攻打襄阳,时间上至少得一个月。

达素首先得解决西山几万清军粮草问题。

说不定达素还得将西山这几万清军撤回河南,因为从河南往郧阳山区运粮的难度太大,光是损耗就得不偿失。

包括陕西清军也是这样。

漫长且极其难走的粮道不可能支撑他们深入湖北继续追击明军。

快要到宜城时,陕西清军代表、西宁镇游击胡定国终是“顺藤摸瓜”找到了明军后卫队伍。

有道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况胡定国是代表陕西清军与明军接洽俘虏交换的,因此担任后卫的总兵应绍第一时间将人带到了虎帅那里。

由于王五也不确定陕西方面是否同意交换俘虏,故而没有将此事告知虎帅他们,因此得知陕西方面竟愿交换包括郝摇旗和儿子李复国在内的俘虏,虎帅自是又惊又喜。

当下和洪部院、袁帅一起找到王五,问其详情。

王五这才将原委说了下。

“这种事鞑子怎么肯同意的?”

袁宗第对此事很是不解,他同鞑子打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看到鞑子肯交换战俘的。

其实原因很简单。

无论是大顺军还是忠贞营,在之前与清军作战中都没有抓到过清方的重要人物,有也不过是小角色。

反倒是顺军方面不断有大人物被清军抓获。

宋献策、牛金星、刘宗敏、李自成的两个叔叔、张鼐、田见秀等多了去。

如此,不是清军不肯交换俘虏,而是顺军没有俘虏同他们交换。

但这一次不同。

荆州一役,王五俘虏的不仅是三万多降兵,还有多铎的儿子董额、努尔哈赤嫡重孙特尔亲等于清廷极为重要的人物。

满洲八旗将校有好几十个。

从对等角度看,这件事对双方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王五让人叫来那个胡定国,问其同意交换俘虏是谁的决定。

胡定国很老实,说是西安将军富大人的决定。

“富喀禅?”

袁宗第对此人有些印象,因为当年这人曾跟阿济格追击过闯王,按顺治登基后的说法,这个富禅喀应该属于多尔衮一系的“余孽”,一直被闲置,直到顺治去世才重新被清廷启用为西安将军。

这就合理了。

因为明军手中战俘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多尔衮兄弟的“继承人”固山贝勒董额,随董额出征的两白旗将校也有不少。

作为西安将军且是多尔衮兄弟当年重用之人,富喀禅于公于私都不可能反对俘虏交换。

王五判断除了这个原因外,康恩倍于其中肯定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政治层面上,鳌拜虽然在燕京中枢只手遮天,逼迫小皇帝下旨诛杀同为辅臣的苏克萨哈,于两白旗掀起大狱,倒行逆施令燕京官员不敢言,但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督抚、满洲将军们恐怕未必都愿意跟鳌拜穿一条裤子。

比如老张这个湖广总督之前就说过,他与现调任贵州总督的杨茂勋其实都是反对鳌拜专政的。

其上鳌拜这条贼船也是被王五强行推上去,而不是真的想同鳌拜一党扯上关系。

“我若没有记错的话,陕西总督白如梅是汉军镶白旗。”

说话的是部院洪育鳌,也是目前为止能够代表明朝政权的最高官员。

甚至可以说他才是永历朝廷真正的“发言人”。

地位比监军潘应龙还要高。

无它,潘是内臣。

八旗满为尊、蒙为次、汉军再次。

但旗色就是八个。

按八旗的制度,无论是满洲白旗还是蒙古白旗、汉军白旗,其实都受白旗满洲旗主掌控。

当年多尔衮是正白旗主,弟弟多铎是镶白旗主,虽然顺治亲政后对两白旗进行了清洗,也调换了不少牛录,但八旗的根本制度却不会变。

作为汉军镶白旗出身的陕西总督,白如梅肯定是希望能换回苏克萨哈被杀后两白旗唯一“旗帜”,也就是镶白旗主多铎的亲骨肉董额。

根据洪部院的说法,陕西巡抚贾汉复早年为明朝淮安副将,降清后一直随多铎南征,后多铎赏其功劳将其晋为正蓝旗汉军,都察院理事由此由武转文,官至巡抚。

有提携大恩在,贾汉复这个巡抚也没理由反对交换俘虏。

毕竟,这事不管从哪方面看都是好事。

可能对此事唯一不满的就是陕西提督陈福了。

奈何陈福这个军事主官必须听从三位“领导”的吩咐,有再大的意见也只能保留。

基本上可以确定陕西方面是真心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