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成化斗彩天字罐(1 / 2)

这罐子,薄胎,直口,短颈,圆肩,鼓腹,下部内敛,内挖圈足。

高约12厘米上下,口径约五厘米,足径为七厘米。

除此以外还配有一个瓷盖覆于罐口。

有些奇妙的是,这罐子第一眼看上去像是一个彩瓷,但细看上去又有青花瓷的特征。

竟然是一个斗彩罐,这可很稀少啊。

“天字罐?”沈愈用不确定的语气问了中年人一句。

中年人点点头:“确实是天字罐,但是不是成化斗彩天字罐就不好说了,也不瞒小兄弟你,这罐子我也逛了几家,都给我按照现代工艺品算价。

“还有的更气人,看我拿出这罐子,连看也不看直接把我就赶了出来,说我是江湖骗子,气得我差点吐血。

“他们知道什么?按照家里长辈的口口相传与家传的记事簿记载,这罐子是我曾祖的祖父收藏的,到现在算上我已经传了七代人,怎么可能是现代工艺品?”

说到最后,中年人已经气的脸色涨红。

沈愈真怕他一气之下失手将罐子给摔了,赶紧安慰道:“您消消气,明成化天字罐有一个算一个,全天下估计也超不过二十个去,也不怪他们。”

“您把这罐子放在这桌上吧。”沈愈起身将角落的一张小型的红木方桌拉了出来,然后对中年人说道。

中年人依言小心翼翼的将罐子放到了红木桌上,然后退了一步,并对沈愈做了一个请观赏的手势。

沈愈点点头表示感谢,然后将目光放到面前的罐子上。

此罐胎质洁白,釉质莹润。

用色异常繁杂,油红,鲜红如血,鸡冠红,红似鸡冠。

杏黄酷似黄中带红。

阳绿,带着些如嫩叶般的绿色。

松绿,绿中带着一丝青色,还有葡萄紫,蓝色等。

不过有一点,如此多的颜色搭配竟然很自然,属于杂而不乱,完美协调的组成一个色彩艳丽却清新雅致的至美彩瓷。

其纹饰有海水,蕉叶,瓜藤,莲瓣,蔓草。

罐身最显眼的位置绘制有一条夔龙,龙身成盘旋状,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回首咆哮。

山海经中这样描述夔龙,“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当然这天字罐上的夔龙就不太一样了,算不上样式古朴,而是象鼻、双足、无鳞,看起来有些萌,不是很威风。

另一侧还有一条龙角凹峭,目深鼻豁,须尖鳞密,威风凛凛的巨龙在云雾中时隐时现。

此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看样子是一头应龙。

应龙就是神话传说中的真龙,也可叫祖龙,黄龙,天龙。

应龙在龙的级别中,属于最高级别的存在。

看到这里沈愈算明白了,也不怪别人误会,现在已经知道的十余个成化斗彩天字罐中并没有两条不一样的龙,有两条龙的也都是一种,比如两条应龙或者两条螭龙。

一个罐子上同时出现夔龙与应龙的这应该是第一个,怪不得人家看都不看直接就给轰出来了。

“您别站着啊,这罐子是您祖上传下来的?”沈愈态度和善的向中年人询问。

中年人点点头,“没错,确实是我曾祖的祖父购入后传下来的,家中记事簿记载这位祖宗是乾隆朝的一位五品知府,后来离任时,友人送了他数件瓷器。

“但那位祖宗后来又托人送去纹银三百两,算是买下的,其中就有这件斗彩天字罐。”

沈愈点点头,没有说话,他问一下其实就是做个样子,对方说的是真是假除了他自己外,那也只有天知道……

当然,面前这位茶中老饕说的并没有什么逻辑漏洞也是真的。

沈愈开店做生意什么人都碰到过,有时候也会出现他的曾祖在康熙年间购得一件雍正青花瓷这种漏洞百出很难自圆其说的话来。

“您喝茶自己倒,要是饿了茶几下面有饼干与面包,您可以先垫垫肚子,这罐子我还得再端详端详。”

中年人忙道:“谢谢小兄弟,我吃早饭了。”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

制作方法大致是先以青花为料在成型的胎体上勾勒出想要烧制的图案轮廓,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入窑高温烧制一次。

出炉后这只是属于半成品,还需要在勾勒好的轮廓中填上各色彩料,入炉经二次低温烧制而成。

斗彩起源于明宣德年间,但成熟于明成化时期,这个时期的斗彩最受藏家推崇,所以说起斗彩来,多为“成化斗彩”这四个字。

但很有意思的是,斗彩这个词,在明代是没有的。

在明代所有的资料上都没有这个词,大部分写的是成化五彩,或者是青花间装五色彩。

斗彩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清代雍乾年间的《南窑笔记》,这是一本清代介绍有关瓷都各种瓷器的札记着作,作者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