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下北海郡与东莱郡之后,汉军并未继续用兵,反而是在各地清除匪患,修筑城池,安定地方。
赵云此刻正坐在剧县县衙——如今已变为他的将军府内,眉宇间凝聚着深思,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智慧的光芒。
他的双手轻轻摩挲着案上的文书,眼神闪烁不定。
第一份文书,是关于安抚百姓的告示。
虽然北海郡、东莱郡已易主,但民心未定,百姓心中难免惶恐不安。
因此,赵云亲自撰写这份安民告示:“吾等汉军,非为掠地而来,实为救民于水火之中。
尔等百姓,皆汉子民,当共享太平之福。大汉重民,必轻徭薄赋,兴学重农,使百姓安居乐业,共享盛世。”
写至此处,赵云停下笔,凝视着窗外,心中默念:“一定要安抚地方,方才能够稳住青州。”
第二份,则是招贤令。
赵云明白,要治理好地方,人材是关键,而世家大族中往往藏龙卧虎。
他们拥有大量的财富、粮草与人口,是汉军要短时间稳住局势最好的依仗。
他提起笔,笔走龙蛇:“吾闻天下之大,不乏英才。今汉国初定北海、东莱,亟需贤能之士共谋发展。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皆可来投。吾将以诚心相待,共筑青州之辉煌。”
写完后,他轻轻吹干墨迹,心中暗自思量:“世家大族的支持固然重要,但真正的贤才,不应受限于门第,寒门子弟更值得重用。”
至于第三份文书,是关于招兵的告示。
兵力是稳固根基之本,汉国远道而来,兵力有限,必须广纳英才,壮大军队。
他当即起笔,在告示上写着:
“我大汉欲在青州扎根,需勇士共伐逆魏,建不世功勋。凡有志之士,不论过往,皆可报名从军。吾将亲自训练,待以兄弟。”
写下这行字时,赵云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那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决心。
完成这三份文书后,赵云召集了讲武堂的一干从事,共同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他神色凝重,语气坚定:“北海、东莱虽已入手,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守住这片土地,更要让百姓心悦诚服,让世家大族看到我们的诚意与能力,更要招募足够的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很快,三份告示便发出去了。
就在三份文书告示发下去之后,剧县的空气似乎都为之一振,汉军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战火的硝烟,更似乎带来了一丝变革的气息。
未过多久,便有亲卫匆匆上前,通禀情况:“将军,剧县滕氏滕胄、剧县辟闾氏辟闾浚、朱虚管氏管统、朱虚邴氏邴春等十三家士族前来拜见。”
赵云闻言,不禁愣了一下。
他没想到,这三份文书发下去的效果竟然如此显著,世家大族这么快就来了。
他心中暗自思量:“世家大族我自然是要依仗的,至于陛下对世家的态度,我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魏国后方打开局面,为此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想到这里,他当即对着亲卫吩咐道:“将他们引入正堂,我随后便至。”
说完,他起身换了一身整洁的衣袍,整了整衣冠,便朝着正堂而去。
此刻,正堂内诸位世家代表已经悉数到场,他们或坐或立,眉眼之间皆有忧愁之色,显然是在议论纷纷,生怕汉军会把他们抄家灭族。
其中一位年长的士族代表低声说道:“这汉军来势汹汹,我们该怎么办才好?万一他们像对待曹魏官员那样对待我们,那可如何是好?”
另一位士族代表也是一脸愁容:“是啊,听说汉军对曹魏的官员可不客气,我们得想个办法,不能坐以待毙。”
对于那些有反抗之心的曹魏官吏,赵云是毫不客气的,这几日子剧县杀得那叫一个血流成河。
更是有几个士族被赵云直接灭了族。
或许也是看到这些事情,他们才会如此恭顺。
陛下早就说过了,对付这些世家,你一味的给他们尊重,那是没用的,这些人会顺着杆子爬。
只有让他们怕了,他们才会收敛,才能为我们所用。
正当他们议论纷纷之际,赵云已经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他一身戎装,英姿飒爽,步伐稳健,浑身散发着一股不可言喻的威严之气。
见到赵云进来,这些人当即起身,脸上尽是谄媚之色,纷纷躬身行礼:“我等拜见将军。”
赵云微微一笑,目光扫过众人,心中暗自盘算:“这些人虽然表面上恭顺,但内心恐怕还是有所保留。不过,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他们之前都是曹魏的臣子,如今突然改换门庭,心中难免会有所顾虑。”
这时,滕胄当即上前一步,奉承道:“将军之勇,如猛虎下山,所向披靡;将军之智,如深不可测的渊海,令人敬佩;将军神武,实乃天下罕见之英才也!”他说得滔滔不绝,满脸都是敬仰之色。
辟闾浚也是不甘落后,上前一步奉承道:“伪魏篡逆,我等本是汉臣,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大汉的恩泽。如今见到将军,如同久旱逢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