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吩咐。” 众人精神一振:“愿闻其详。” 瑾亲王道:“陛下的意思是,向全国各州发行‘水利国债’,允许官员和大户出资购买,国债期限为一年,一年连本带利一归还。” “而且,如是商人购买到一定额度,还可以获得与皇室采办交易的优先权。” “水利国债?”工部尚书惊讶地问,“这不就是朝廷向民间借贷?是自愿购买,还是直接向各州下达指标呢?” “如是自愿购买,会有人出钱买一份契书吗?若是强行摊派,那跟直接征税又有什么区别?” 怀王自信满满反问道:“彭大人,你仔细想想,自燕然退兵以来至今,皇兄说过的话,下过的旨意,有哪一次没有兑现过?” “说了,征税就是白上缴钱给朝廷,下面的人当然不愿意,国债就不一样了,不光会还钱,还有利息可以赚,买的越多赚得越多。” 几部尚书各自对视一,点了点头,勉强意了发行国债的事。 众人商议了一通,头一次发行国债,不能冒太大风险,最一致决定,这次水利国债只作小范围发售。 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买,要么是官员,要么是当地族大户,要么是价丰厚的大商人。 总数额为五百万两,最低起买为一万两。不面对普通民众发售,换言,一共只有五百名额,先到先得。 一下朝,工部尚书彭越立刻回家开始筹钱,他嘴上虽在担忧会没人买,实则早就盘算好了。 做到尚书这位置,谁还拿不出几万两银子,利钱都是小事,关键在于,能借钱给皇帝的机会,可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 ※※※ 萧青冥一旦下达决议,朝廷中枢立刻按照他的旨意开始运转起来。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自从北三州用国道和铁轨完全贯通连成一片,加上沿途不少驿站,各地传达中央指令,互通消息,速度快了几倍不止。 朝廷宣布治理荆州河段,以及发行水利国债的消息传向各地州府以,京州自不必说,自上而下都是支持的态度,其次响应最快的是宁州。 宁州位于长宁河正下游,一旦发大水,宁州沿岸也会遭灾。 文兴县位于京州和宁州交界,离荆州沿河距离不远,快马只需三日路程。 文兴铁厂里,技术管事陈老四收到调配工匠的命令,立刻组织起厂里几千名工匠和矿工开大会。 “诸位,当初陛下和朝廷,替咱们赶走了骑在咱们头上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现在大家的活看着好起来,大恩大德尚未报效。” “现在咱要做的事,样是拯救我们这样受苦的老百姓,是为人为己的好事,大家也不想自己的家乡受难。” “朝廷要调配五百名工匠和五百名矿工,负责建造和运送矿料,这份力,咱们文兴铁厂不能不出,愿意跟我一起去的,就站出来。” 不等陈老四多费口舌,昔日最初那一批反抗贪官的工人们,纷纷起,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愿意出力。 惠宁城中。宁州商贸联合会的议事厅里,当地大商户们尽数到齐,正对朝廷新发行的水利国债议论纷纷。 虽说朝廷征税修水利防洪这种事,大家都知道是有利的,但要落到自己头上,凭白上缴一大笔钱,这些人唯利是图的商人,谁也不愿意。 如今朝廷发行国债,又是另外一回事,非但能为修堤防洪出力,还能赚利钱,甚至能与皇家搭上关系,谁不馋惠民丝绸坊的背景,不就是因为那曾经是皇帝亲自开办的工坊吗? 出这点钱事小,若是能与皇家搭上线,将来还怕没钱赚? 片刻,主持发行国债事宜的惠宁新任知府匆匆到来,开口便道:“诸位,朝廷国债一共五百名额,分到咱们宁州的是一百五十名额,总共一百五十万两……” 他话音未落,惠民丝绸坊的东家柳梦娘立刻起:“我们惠民愿购买十万两的国债!” 其他商户早就跃跃欲试,纷纷开始竞价: “我们陈氏买五万两!” “我们三万两!” 除了纺织业商户,惠宁城其他行业的大户得了消息,纷纷开始往联合会议事厅赶,怕晚了一步没抢到国债。 片刻功夫,报价的总数就飙升上了两百万。 “停停停!”惠宁知府叹气道:“本官话还没说完呢,整宁州是一百五十万两,惠宁城是一百万两。” 宁州那么多城市,总不能
第 120 章 举国动员的治水工程(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