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这个女知青不大对劲(2 / 3)

此诚惶诚恐,也没多说什么,继续和李育林聊起了招工的事。

根据李育林介绍,莲花乡公社本次共向上推荐了五名知青,作为本次的招工人选。

说到这里时,他还感叹了一句:“多亏有了你们东方化肥厂啊,自打你们在县里落地。我们莲花乡每年都是招工大年。”

“一年进城吃商品粮的人数,能抵得上过去好几年。”

“李主任,那换句话说,也是你们莲花乡公社向厂里输送了不少人才。”

许继常说道,末了转向老张,“来,先把履历表给我。莪待会要看看,这次推荐招工的五名知青,是一个怎样的基本情况。”

“好嘞,许科长。”

老张连忙卸下挂在肩上的褡裢,解开扣子从中取出一叠文件,双手捧着递到许继常手中,“这是知青们的履历表,还请你过目。”

许继常接过文件,放在炕边,这时李育林开口了:“那许科长,你和杜干事现在这忙吧。”

“后边遇到什么事,随时可以喊老张,找我也行,还可以去找公社其他干部。”

“好的李主任,你去忙吧,”

许继常对李育林,张有田等公社干部说道,“后边遇到情况,还得劳驾你们各位。”

公社干部们纷纷一番谦虚。

“许科长客气了,配合你们做好工作,是我的义务。”

“就是。后边有用得上的,尽管和我们说一声。”

……

一番谦辞后,包括张有田在内的公社干部们又和许继常道了别,一齐跟着李育林走了,临走时不忘帮许继常带上屋门。

“咯吱咯吱……”

一阵关门声,大瓦房内再次只剩下许继常、杜小京两人。

“喏,一起看看。”

许继常从炕边拿起履历表,放在了膝盖上。

杜小京凑了过来,靠在他胳膊边查看表中内容。

履历表记载了招工人员的生平,包括教育、工作经历,家庭社会关系、以及平常行为思想动态。

表面上看,履历表是由自己填写的,没有谁会在上边写自己的坏话。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个人对用人单位的一种承诺,如果有谁敢在上边造假、隐瞒、那么后边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许继常和杜小京一行一行地仔细看着,不放过任何一处可疑的地方。

别说,在纸上盯了半天,最后还真让他们发现了不对劲之处。

“前边四个没啥,最后一个知青,就是这个叫刘爱英的不太对劲。”

杜小京指着一位女知青的履历表,对许继常说道,“她说她是前年六月下的乡,距今为止刚好满两年半。”

“可问题在于我就是前年六月下乡的那一批人,当时和大家一起在县知青办集合的,我印象中根本就没有这个人。”

许继常抬头看向她:“你的印象准确吗?”

“百分百准确,因为那一批知青人数不多,拢共就十几个,有谁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杜小京笃定地说道。

“那我们就根据你刚才提供的线索,去询问一下有关人员。”

许继常见杜小京如此确定,于是决定道。

按照规定,知青需要满两年才能参加招工。

所以插队年限是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每年都不乏受不了农村生活条件的知青,想在这一条上做手脚,从而获得招工资格。

“嗯嗯,去知青点多问几个人,就能水落石出了。”

杜小京点点头。

“也不一定。”

许继常说道,“如果是去队里知青点走访,恐怕不足以得出结果。”

杜小京不解:“啊?你的意思是……”

“你想一想,最了解刘爱英状况的人是谁?不是你,不是我,而是和她朝夕相处的其他知青们。”

“按照常理,他们应该在我俩到来前,就将她戳穿才对。”

“可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这又说明了什么?”

“啊……我懂了……你是怕这背后有猫腻,导致知青们不愿说真话是吧……”

杜小京经他一提示,露出如梦初醒的神情。

“没错,所以咱们这次得另辟蹊径。”

许继常胸有成竹地说道,“我们还是得去刘爱英所在的小队,不过不是去知青点,而是直接去小队部。”

“嗯?你是想……”

“去了你就知道了。”

许继常卖了个关子。

……

吃完午饭,二人直奔刘爱英插队的地方,朱家窝棚大队黑鱼嘴小队而去。

黑鱼嘴小队算是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距离公社驻地不远,两人由老张带着,走了四五里路就到了。

许继常一行人抵达时,小队部没有人,估计队里管事儿的也是全部在家里猫冬。

老张替他们跑腿,喊来了小队保管员,打开了小队部大门。

小队部是过去的一间寺庙,砖砌的墙根,建筑主体系木制,造型古朴陈旧,从窗棂、门头的细节上来看有些缺少维护。

进入小队部,许继常直接提出要查看近两年的工分账册。

光线昏暗的小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