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1 / 2)

“主公,以你对刘知远的了解。他会甘心当契丹人的‘儿皇帝’,向辽国称臣纳贡,甚至是割地求和,然后有可能落得跟石重贵这个‘孙皇帝’一样的下场吗?”

杨骁反问了一句,却是让符彦卿一时语塞。

符彦卿对刘知远,那自然是颇为了解的。

刘知远胸怀大志,之前在对契丹人的战事中,就有了异心。

不然,刘知远也不会对后晋朝廷的诏命半推半就,根本不管石重贵的死活。

而且野心勃勃的刘知远,又岂能甘心屈居人下?

当年石敬瑭认贼作父,向年纪小于他十一岁的耶律德光自称“儿皇帝”,割让给契丹人燕云十六州的时候,刘知远是极力反对的。

符彦卿暗暗思索了一下,便问道:“杨骁,依你之见,现在我等应何为?”

“主公,若以属下之愚见,主公你们何不逢迎刘知远,劝他称帝?”

杨骁郑重其事的道:“如今契丹人牧马南下,使中原膻腥,其铁蹄所过之处,几乎是鸡犬不留,各地十室九空。”

“当此时,天下还需要刘知远这样的人来稳住局面。”

“若刘知远称帝,建立新朝,则主公你,以及高节帅都是新朝的元勋,有从龙之功。”

“再者,趁此时机,我等也能招揽各地已经揭竿而起的义士,选其精壮,收为己用。”

“不管怎么说,这对主公你们而言,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事。”

要是按照杨骁的说法,的确如此。

符彦卿和高行周姑且是信了几分。

但,符彦卿的心中仍有疑虑。

“杨骁,如若这般,契丹人大举来犯,又待怎样?”

“主公多虑了。”

杨骁摇摇头道:“契丹人现在尚且自顾不暇,又怎会分兵进犯澶州?”

“哼!分明是一派胡言!”

坐在一侧的高怀德,对于杨骁的这种说辞表示嗤之以鼻,不屑的道:“杨骁,你一介黄口小儿,哪里晓得契丹铁骑的厉害?”

“无非是在纸上谈兵而已!”

“你一个小人物,也敢在此妄论军国大事?”

杨骁闻言,只是云淡风轻的笑了笑,道:“这位将军,你又怎知今日籍籍无名的小人物,他日是否会成为名动天下的大英雄?”

“杨骁不才,却敢为天下先!”

“好一個‘敢为天下先’!”

符彦卿很是赞赏的看着杨骁,点了点头道:“杨骁,你的意见老夫跟高节帅都会考虑一下的。”

“老夫果真没有看错你。你不但勇武过人,见识也非常独到,独具慧眼,你的家世想来也不一般?”

杨骁回答道:“主公,实不相瞒,属下的祖父,是大唐播州宣慰司宣慰使杨讳端公。”

“原来是名将之后,难怪。”

符彦卿看着杨骁,是越看越喜欢,于是微微颔首之余,又道:“杨骁,老夫打算提拔你为十将,你意下如何?”

“多谢主公提携。”

杨骁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十将,在这个时代的军职中,是属于较低一级武将的存在。

说是武将,其实只能算是“军吏”级别的。

五代十国时期,地方藩镇军,和禁军在编制上基本相同。

一支军队通常有左、右厢;

厢下面是诸如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这样的军,各厢的军数都不相同;

军下设指挥(一指挥五百人),一个军根据规模有五营、七营、十营三种;

一个指挥五都,每都一百人;

一个都四个队,一队二十余人;

一个队四火,一火五六人。

在编制的基础上,相应的指挥官是:厢都指挥使(一厢)、军都指挥使(一军)、营指挥使(一营)、都头(一都,骑兵叫军使)、十将(一队)、火长(一火)。

所以,杨骁这个十将能掌兵二三十人,相当于后世的排长。

这还不是普通的排长。

因为杨骁掌管的是牙兵,何为“牙兵”?

牙兵,属于是节度使的私兵。

唐代的黄巢之乱后,各地的节度使大多是从牙兵、牙将出身。

他们嗜杀成性,贪婪凶残,是一群缺少文化修养的武夫。

但,不可否认的是,牙兵们经过精心选拔,骁勇善战,在多年来的军阀混战中,他们往往能对战局之胜负起到决定性作用。

只是牙兵们也同时桀骜难制,成了祸乱之源。

五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都有牙兵参与其中。

至于牙兵废立节度使、州刺史则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不少藩镇的节度使,甚至是朱温、李存勖这样的皇帝,都可谓是“成也牙兵,败也牙兵”!

……

第二天,在符昭序的引见下,杨骁在营寨的辕门边上,见到了属于他麾下的二十五名牙兵。

就跟杨骁预料的一样,牙兵们一个个都是桀骜不驯的样子。

他们当中,有的人瞎了一只眼,成了“独眼龙”;

有的人半边脸颊上留下了永久性的伤疤,好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