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割据西北,自立一国(1 / 2)

“王卿,国库的状况果真如此窘迫吗?”

刘承佑把目光放在了三司使王章的身上。

毕竟,在杨骁之前的一番操作下,尚书省的户部虽不是摆设,但是国家的经济大权,还是在于三司使司的。

关于财政方面的事情,刘承佑最好是过问一下王章。

“官家,的确如此。”

王章深吸了一口气,朝着刘承佑躬身行礼道:“大军作战,粮草辎重消耗巨大,国库早就已经不堪重负了。”

“若按照官家与杨骁杨帅的计划,拿下河湟谷地,收复凉州、西域,只怕未能成功。”

“并非是军力不济,实乃是因为粮草辎重消耗不起!”

“官家,臣以为,朝廷应该及时停止西征,以避免粮草辎重不济而导致功败垂成!”

随着王章的话音一落,诸如杨邠、史弘肇、苏禹珪、窦贞固等大臣都纷纷站了出来,表示附议。

杨骁西征,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四个月之久。

取得的成就够大了。

如若任由杨骁继续统率大军西征,最后会导致怎样的后果,谁也不得而知!

此时此刻,刘承佑眼看着群臣都是这样的意见,颇为无奈。

这一次西征,是杨骁主动请命的,并劝谏刘承佑给予鼎力支持。

现在前线频频告捷,取得的骄人战绩无数,刘承佑却是要叫停西征,这不是在拖杨骁的后腿吗?

简直是岂有此理!

但,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这三年来,朝廷好不容易积攒出来的钱粮,早就被消耗一空了。

还没等朝廷从上一次的三镇之乱中缓过气来,却又发起了动辄十余万军队,声势浩大的西征之战,这如何使得?

“让朕想想,让朕……好生想想。”

刘承佑一时间不能决断,摆了摆手,叫停了这一次的大朝会。

……

下朝之后,刘承佑便返回了万岁殿,准备处理日常政务。

之前在杨骁的帮助下,刘承佑也收回了一部分的权力,正式亲政。

他不是一个明君,也不是一個勤政的皇帝,只是要处理的日常政务还不少。

“官家,苏逢吉苏相,王峻王大人求见。”

“让他们进来。”

“诺!”

刘承佑坐在御座之上,一手托着自己的下巴,眯起眼睛,若有所思的琢磨着苏逢吉和王峻的来意。

这两个人此番觐见,所为何事?

其实,刘承佑也能猜得出一个大概。

苏逢吉也好,王峻也罢,都跟杨骁不对付,没少在刘承佑的跟前出言恶意中伤杨骁。

只是都被刘承佑一一驳回了。

这苏逢吉且不说,王峻之前乃是杨骁西征大军中的“监军”,但他被杨骁摁上了“通敌叛国”的罪名,跟党项叛军首领李彝殷有所勾结,证据确凿。

所以,王峻就被囚车一路押送回了汴京,交由三司会审,准备给定一个死罪,抄家灭族的死罪。

然而,王峻不知道是如何操作的,竟然上下打点一番,使杨邠、史弘肇、苏逢吉等人都为其说话。

最终王峻竟然逃脱了罪责,只被治了一个“御下不严、失察”之罪,只被罚了半年俸禄,跟没事人一样。

话虽如此,王峻跟杨骁的梁子是越结越深了,势成水火,几乎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这其实是刘承佑喜闻乐见的局面。

“参见官家!”

“二位卿家不必多礼。坐!”

“谢官家!”

得到刘承佑的同意之后,苏逢吉和王峻这才落座。

同样是先帝留下的老臣,苏逢吉和王峻却不似杨邠、史弘肇那样专权跋扈。

当然了,二人的官位权力也没有他们的大。

这时,王峻跟苏逢吉对视了一眼,然后皱起眉头,长叹一声,道:“官家,臣有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卿但说无妨。”

刘承佑有些不喜欢王峻如此故弄玄虚的样子,却还是耐着性子。

“官家,臣之前在奏疏中所言,句句属实。”

王峻低着头说道:“杨骁暗藏大志,有人主之相,一定不会屈居人下。”

“现在,他已经是大明、永安、朔方三镇节度使,还有着节制关中十二藩镇的权力,领着十几万的西征大军在外,兵强马壮,轻易就能动辄二三十万的人马。”

“官家命杨骁西征,他屡战屡胜,不止平定了灵州的党项之乱,还收复了河湟部分失地,进军到了凉州。”

“敢问官家,如若杨骁能更进一步,收取凉州、西域,朝廷要如何册封他?非封王而不可!”

“以杨骁的能耐,日后的成就只怕是远不止于此。”

“他年纪轻轻的,就被封王,还身兼三镇节度使,权势滔天。试问,这样的人,官家你果真能驾驭他吗?”

“再者说,就算杨骁对官家你忠心耿耿,他麾下的将领官吏,又岂能没有二心?”

“……”

刘承佑沉默了。

他知道王峻说的没错。

现在的杨骁,就跟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