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得国最正,河东刘崇的态度(1 / 2)

在郭威已经入主汴京,且掌控中原诸州的情况下,杨骁骤然起兵讨伐,未必是最好的做法。

因为,郭威已经打算拥立武宁军节度使刘赟为帝。

刘赟是刘崇的儿子,如若杨骁起兵,远在河东的刘崇未必会袖手旁观。

而郭威没有直接称帝,改朝换代,所以他就摇身一变,成了后汉朝廷的“代理人”,实际上的掌控者。

郭威已经抢占先机,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着“大义”名分,各地的节度使、刺史们,至少也不敢在明面上反抗他。

局势,似乎是对杨骁极为不利的。

而且杨骁所率领的西军征战半年之久,辗转万里,来回奔走,可谓是人困马乏了。

再跟郭威打一场高强度的旷日持久的战事,殊为不智。

“大王。”

范质暗暗思索片刻,便道:“事已至此,大王也没必要直接起兵讨伐郭威。然,对郭威所拥立的皇帝刘赟,大王当不予承认。”

“郭威狼子野心,谋害先帝,拥立伪帝,倒行逆施,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以属下之见,大王不妨暂时偃旗息鼓,退到洛阳休整,再派人秘密前往中原、河北,拉拢各地的节度使,让他们一起出兵讨伐郭威。”

“若成,则大王必定取郭威而代之,入朝专权,或可就此改朝换代,荣登九五;若不成,大王你也能凭借关中、陇右、河西和北方三镇,另立新朝,跟郭威分庭抗礼。”

“不管怎么说,大王你都没有背叛朝廷,背叛高祖皇帝和先帝,立国之名义甚正。”

“将来大王灭了郭威,入主中原,也算是得国最正,谁敢说什么闲话?”

闻听此言,杨骁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

想当年,高祖皇帝刘知远在临终前还召见了杨骁,在病榻边上逼着杨骁立誓。

杨骁此生,不会背叛刘承佑,不会背叛大汉,如违誓言,天人共戮之。

那么,杨骁起兵灭了后汉,算是违背当年的誓言了吗?

没有!

郭威主导下的后汉朝廷,只不过是一个伪朝廷!

至于刘赟,不属于刘知远一脉的。

话说回来,刘知远到现在,算是彻底绝后了。

长子刘承训英年早逝,没有一儿半女的。

刘承佑生性贪玩,弱冠之年就撒手人寰的,同样是膝下无子。

还有一个儿子刘承勋,早已经卧病在床,行将朽木,不久于人世了。

谁来继承刘知远的基业!

要么是刘崇,要么是刘赟,反正是要传到刘崇这一旁支了。

对此,杨骁不予承认,顺手把伪汉朝廷灭了,也说得过去。

最关键的是,杨骁知晓郭威素来暗藏大志,不会屈居于人下。

说不定郭威会跟历史上一样,走到澶州的时候“黄袍加身”,直接改朝换代了。

如此,后汉已灭,杨骁还有什么顾虑吗?

没有!

杨骁摸了摸自己颔下的短须,笑吟吟的道:“文素所言,甚合孤意。”

“罢了。就让郭威再蹦跶一些时日。”

“明日,我军便退到洛阳休整,以观后效。”

“大王圣明!”

王朴和范质异口同声的赞道。

……

河东,太原府。

此时,在节度使府上,仍是一片祥和静谧的氛围。

亭台楼阁,轩池水榭,雕梁画栋,这座府邸的规格至少是丞相规格的,占地极广,还颇为奢华。

作为河东军节度使、太原尹、北京留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的刘崇,还悠哉悠哉的坐在亭子里垂钓。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从廊道的另一头传来。

刘崇扫了一眼,只见来着蓄着山羊胡须,穿一袭锦袍,身形瘦瘦高高的。

此人,正是被刘崇倚重的判官郑珙。

郑珙为人足智多谋,通权术,刘崇凡是有不决之事,都会找郑珙过来商量。

昔日刘承佑年少继承大统,朝政都掌握在顾命大臣手中。

刘崇因与顾命大臣中的郭威有旧怨,心中非常不安。

后来,他在判官郑珙的建议下,以防备契丹为名,招募亡命之徒,修缮兵甲战具,充实府库,并断绝给朝廷的贡赋。

同时对朝廷的命令,大都拒不奉行。

刘崇这样的做派,其实跟以前的河东军节度使刘知远、石敬瑭那是如出一辙的,怎奈何朝廷拿他没办法。

由此刘崇尝到了甜头,直接在河东当起了土皇帝,闭门造车,使河东镇的军事实力不断增强……

“主公,出大事了。”

“哦,可是郭威派人来催我尽快前往京城承继大统?”

刘崇挑了挑眉,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仿佛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已经在向他招手了一般。

对此,郑拱深感无语。

他幽幽的叹了口气,摇摇头道:”主公,我们都被郭威耍了。他并没有打算拥立主公你登基为帝。”

“什么?”

闻听此言,刘崇不禁勃然变色,脸上的表情跟活吞了一只死苍蝇一般难受。

盛怒之下的刘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