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逆贼马踏中原(1 / 2)

“而今,蔡州、徐州、亳州、宿州等地,都陆续传来有暴民造反,袭击府衙,杀害吏士,劫掠地方之事。”

柴荣一脸凝重的表情,道:“更有甚者,他们打着秦军的旗号,响应了杨骁的号召攻占城池,吸纳了许多流民加入乱军中,跟官兵作对。”

“中原的暴乱难以遏制,只会是越发的严重。”

“既如此,父皇何不把流民都驱赶到关中,到杨骁的地盘上?”

闻言,郭威愣了一下,旋即心中喜忧参半,脸上也是较为复杂的神色。

中原现在根本就是一副烂摊子。

跟当年契丹人入主汴京之时,相差无几。

怎一个“乱”字了得?

而搞出这一切乱局的人,正是郭威。

“杨骁能接纳这么多流民吗?”

柴荣冷笑一声,说道:“父皇,不管杨骁是否接纳流民,对咱们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事。”

“若杨骁接纳流民,则他必须要开仓放粮,分身乏术。用军粮来赈济流民,秦军这次东征还能坚持多久?”

“若杨骁不接纳流民,则必定会使他大失民心。”

总的来说,不管杨骁怎么做,对郭威都没有任何坏处。

民心?

郭威现在都自身难保了,哪里还敢奢望收拢民心?

他军中的粮草,绝大多数都是从百姓头上盘剥而来的。

郭威早就失去了民心。

不得不承认,柴荣的这一计策的确是十分歹毒,而且直击要害,戳中了杨骁的短处。

郭威也好,杨骁也罢,这个时候都是粮草紧缺的。

郭威皱起了眉头,颇为迟疑的道:“如此一来,朕岂非是把民心拱手相让给杨骁了吗?”

“这且不说,数十万流民西迁关中,这一路上,怕是要饿死许多人,饿殍遍地。万一杨骁真的不接纳流民,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朕……岂非也是罪孽深重了吗?”

郭威何尝不想当一個爱民如子的皇帝,让治下的百姓都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只可惜,他现在没有这种能耐。

“唉。”

柴荣长叹一声,说道:“父皇,儿臣也不忍心害死这么多无辜的百姓。”

“但,这些流民继续留在原地,或是流亡于中原,始终是一大隐患。”

“在杨骁的煽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流民揭竿而起,他们已经不是父皇治下的良民,而是暴民,是叛逆,是敌人。”

“父皇,你岂能对这些人心慈手软?”

“让他们西迁关中,或可求得一条生路,还能助我大周化解如此危局,乃是一举两得之事。”

“请父皇明鉴!”

郭威思索良久,咬了咬牙,终究还是勉为其难的打算下达这样的旨意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都是杨骁逼他的!

“朕若是如此为之,恐怕后世史书,都会把朕骂作独夫民贼,视人命如草芥的暴君了。”

郭威很是伤感,语气里透露出了一种悲戚之情。

柴荣不得不好声劝慰道:“父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成王败寇罢了。”

“等父皇你击败了杨骁,廓清环宇,再恢复民生,回馈百姓,也还为时不晚。”

郭威点了点头道:“但愿如此吧。”

“阿荣,而今你我父子,皆要领兵出征,朝中可并不安定。”

“依你看,朕让谁留守京城较为妥当?”

在郭威心目中,最适合留守京城的,莫过于柴荣了。

可惜的是,柴荣这一次也要领兵出征。

生逢如此世道,人心叵测,郭威能信任的人,又有几个?

他不敢让别人统率自己的主力大军出征,也不放心把汴京留给外人驻防。

大周初立,人心未附,前朝的大臣对郭威的态度仍是暧昧不明的。

表面上,他们迫于压力不得不臣服于郭威,实际上这些人可能存着别样的心思。

就郭威所了解到的,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大臣打算派人联络杨骁或是刘崇,甚至是契丹人,想着背叛郭威,以便于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

这是郭威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但,大战在即,郭威也不敢在朝中大开杀戒,以免弄得人人自危,谁也不敢给他卖命了。

在这种时候,郭威让谁驻防汴京的事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驻防汴京之人,要有能力,也要对郭威忠心耿耿。

在郭威看来,他的外甥李重进,以及女婿张永德都相当不错。

这是自家人,又文武兼备,他信得过。

可惜的是二人资历太浅,官职不高,也没有立下过多少汗马功劳,怎能服众?

柴荣知道这一点,所以在思索一番之后,便道:“父皇,儿臣认为,可以召回王殷,担任中书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让他跟枢密使王峻一同驻防汴京,以防不测。”

“好。”

郭威想了想,似乎只有这种法子了。

王峻也好,王殷也罢,郭威都信不过他们,只是私交比较深,有些情谊。

别管这两个人是否靠得住,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