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骁之所以对群臣的劝进推辞,自然不是他没有称帝之心。
这时候,他当皇帝,谁当?
古代“犹三让”的规矩,就是这样的。
自古以来,谦逊一向是华夏人传统美德。
想当年后晋灭亡,契丹人侵占中原的时候,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与他的文武将吏等,认为中原没有主人,刘知远的威望日益隆盛,众心所归,写信劝他登上帝位。
刘知远谦让不答应,此后众官三次上书,诸军将吏、贵臣耆老,一个接一个地恳切陈请,才发布文告应允。
昔日曹丕受禅的时候,也是如此。
汉献帝刘协一而再,再而三的下旨,要禅位给曹丕,结果曹丕装模作样的辞让了三次,然后答应,这才建立曹魏,取代了汉祚。
总的来说,三辞三让就是称帝的一种套路,必不可少的套路。
且不说虚伪与否,杨骁称帝该有的过程还是少不了的。
……
夜幕降临。
天空中飘飞了柳絮一般的雪片,纷纷扬扬,使整個宫殿,银装素裹了起来。
寒风夹杂着雪花,呼呼作响,扑打在了汉白玉栏杆上,转瞬即逝。
此时,在万岁殿中,还有一个身影不知疲倦的忙碌着。
谁?
正是汴京皇宫的新主人——
杨骁。
杨骁站在万岁殿隔间龙案的一侧,用剪刀裁剪了一块红色的绢,又裁剪了一块紫色的绢。
他还拿着毛笔,在红色的绢上,写了天雄军节度使、大明军节度使、平卢军节度使、泰宁军节度使等各种各样的字样,皆是一方藩镇的节度使名号。
至于紫色的绢,则是被杨骁写上了枢密使、尚书令、中书令、刑部尚书等朝中官职的字样。
写完之后,杨骁看了一遍,就把两张偌大的绢,挂到了屏风上。
这还没完,杨骁又裁剪了许多纸片,在纸上写下了人名,诸如符彦卿、高行周、卫峥、高怀德等等,每个人名一张纸片。
杨骁的想法是不言而喻的。
而今他要改朝换代了,难免要对群臣论功行赏一番。
且不说朝中的公卿百官,每个节度使按照惯例,也必须要让他们移镇,以备不测。
自晚唐以来,中原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个朝代,每逢新皇登基,或是改朝换代的时候,都会让各地方藩镇的节度使改任,以避免他们在当地进一步做大。
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节度使是一镇的军政一把手,相当于独立的小国家,每逢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们是最有可能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
因此,杨骁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来一次“大洗牌”是必不可少之事。
“大王,符大娘子求见。”
“让她进来吧。”
“诺!”
耳房外边,响起了曹吉利的声音。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符金盏还没有成为杨骁的妾室。
诚然,符大娘子给杨骁生了一个儿子,却并不要求名分。
哪怕杨骁想给她一个名分,也被她拒绝了。
大概是因为符金盏心高气傲,不想当一方妾室吧。
对此,杨骁之前是听之任之,也不勉强符大娘子。
但,他称帝之后,就能名正言顺的册封符大娘子为贵妃,甚至是皇后了!
这样符金盏还不满足吗?
不多时,符金盏及其身边的宫娥就端着一碗羹汤,进了万岁殿,只是左顾右盼了一下,没有看见杨骁的身影。
“大王?”
“寡人在这儿。金盏,你自己进来。”
“好。”
符大娘子不知道杨骁在干什么,但还是点了点头。
她拍了拍肩上的霜雪,又把披着的狐裘挂在了一侧的挂衣桩上,旋即接过了宫娥端着的羹汤,缓步进了万岁殿的耳房。
而今天气寒冷,但是宫殿中升起了碳火,木炭不断往外散发着热量,还不烟熏火燎的,使整个万岁殿温暖如春,也不必符大娘子披着狐裘保暖了。
当符金盏端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羹汤进入耳房的时候,映入眼帘的,就是还在太师椅上奋笔疾书的杨骁。
什么时候杨骁变得如此好学了?
“潇哥儿,你在做甚?”
在没有旁人的时候,符大娘子还是喜欢将杨骁称之为“潇哥儿”,这样显得更为亲昵一些。
普天之下,也就她如此称呼杨骁了。
别人没有这种胆子。
“金盏,你来的正好。”
杨骁恬静的笑了笑,把毛笔放到一边的砚台上,稍微松了松筋骨,扭扭脖子,缓声道:“你来看看,替我参谋参谋,如何封赏群臣,才更为妥当一些。”
闻言,符大娘子看了看那两个悬挂着紫、红两种颜色的绢,又瞅了瞅龙案上那些写着人名的纸片,不禁樱桃小嘴微张,眼中流露出一种诧异的表情。
她想了一下,还是摇摇头道:“潇哥儿,后宫不能干政。”
“妾身这样的妇道人家,怎能帮你裁决国家大事?”
不得不承认,在这种事情上,符金盏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