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根本没有可以供“乔治五世”号搁浅的地方。 别忘了,战场两侧都是英国皇家海军布设的雷场,“乔治五世”号要想冲滩搁浅,就得强行穿越雷场。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原因很简单,英国皇家海军布设的雷场除了用来阻止德舰通过多佛海峡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用途,即阻止德军登陆英国本土,因此在靠近英国本土的方向上,雷场的密度非常大,而且在浅水区域有很多专门用来对付登陆舰的沉底雷。 可以说,只要“乔治五世”号冲向英国本土的浅滩,就会撞上水雷。 至于冲向欧洲大陆,那更加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如果在法国海岸上搁浅,即便没有撞上水雷,也会成为德军的战利品。对英国皇家海军来说,情愿让战舰战沉,也绝不会让战舰落入敌人手中。 当然,这也是任何一支海军的基本原则。 虽然在七点十五分之后,“乔治五世”号没再遭到炮击,但是这艘战舰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七点半,“乔治五世”号上的官兵放弃了努力。 只是,“乔治五世”号不能在这里沉没。 原因很简单,当时该舰所在的位置,刚好在多佛海峡安全航道的前方。也就是说,如果在这里沉没,“乔治五世”号就会挡住航道,使大型战舰无法通过,也就堵住了其他英舰的退路。 问题是,“乔治五世”号的航向指向东面。 也就是说,即便继续前进能够离开主航道,也会靠近法国本土,而且前方的平均水深还不到二十米。 显然,在靠近法国海岸线的地方沉没,“乔治五世”号就有可能落入德军手里。 只是,“乔治五世”号已经没有能力把航向调转一百八十度了。 最后关头,“乔治五世”号上的五十七名军官做出了自我牺牲,即让所有水兵撤离,由他们控制战舰冲入雷区,并且在舰内安装好定时炸弹。如果“乔治五世”号没有撞上水雷被炸沉,也会被定时炸弹炸得粉身碎骨。 当然,留守的五十四名军官,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最终,这五十四名军官中,只有三人生还,而且都是在次日被德军的巡逻艇从海面上救起来的。这三人,都活到了九十多岁,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在一九九七年才在九十八岁的时候寿终正寝。这位军官,也是“乔治五世”号上一千四百二十二名官兵中最长寿的一个。临终之前,他立下了遗书,要求后人为他进行海葬,而且海葬地点就在多佛海峡,让他与五十三年前阵亡的将士永远在一起。 当然,“乔治五世”号的结局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在沉没之前,“乔治五世”号撞上了三枚水雷,而且都是英国皇家海军布设的装药量为一千磅的锚雷。此外,安装在舰体内部的定时炸弹也按时起爆,把“乔治五世”号从中部炸断。 后来,德军试图把“乔治五世”号打捞起来。 当然,德军没有想过修复这艘战舰,而是希望能够通过“乔治五世”号来深入了解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的战斗力。 只是,在深入考察之后,德军放弃了这个想法。 此外,在德军有能力打捞“乔治五世”号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也不再是威胁,甚至不再是对手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乔治五世”号丧失战斗力之后,两艘“腓特烈三世”级的炮火就转向了由“安森”号领头的四艘快速战列舰上。 到了七点十五分,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也加入了主力决战。 虽然借助“前卫”号与“乔治五世”号做出的自我牺牲,“安森”号等四艘快速战列舰趁机缩短了交战距离。但是在这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这四艘快速战列舰并没有到达较为开阔的海域。 也就是说,本土舰队的处境并没有出现本质性变化。(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