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咱大清的水师和江防(2 / 3)

尺,为了做凡人中的第一人,将海寇强行封神。

“没想到海寇竟是如此大患!”孝庄脸色苍白无比。

看过孙国主的奏折,又听完济度的吹嘘后,咱大清的太后都有一种,江南要完,大清要完的感觉。

“太后,简亲王其实有些言过其实了。”鳌拜白了济度一眼,缓缓道。

“海寇虽然人多势众,可毕竟不善陆战,海澄之战和金厦之战,我八旗天兵虽败。”

“可一来是打的是攻城战和海战,二来则是,达素和简亲王带领的大军,虽然兵力不少,可八旗不多,若是两军在野战中对垒,我八旗天兵必能大破海寇!”

孝庄闻言这才缓了一口气,慈禧的耳根子就不硬,孝庄自然也不会超过慈禧。

听到鳌拜的言语后,她心中的雾霾瞬间就散去了不少。

“鳌拜,你说的也没错,郑成功在福建闹了那么多年,野战遇上我八旗大军时就没胜过一次。”

“海寇虽然人多势众,可不善陆战,又缺乏马匹,要是在野外决战,我大清的满蒙铁骑必能大胜之!”

国姓爷虽钱粮、装备都不缺,可马骡却一直是郑军的心病。

郑成功虽然可以从东南和日本,购买各式武器。

他自己在金厦等地也有大批工坊,具备强大军工能力。

甚至国姓爷鼎盛时期,他老人家在安南等东南亚国家,都开设了自己的造船厂。

仗着自己的强大水师,横行无忌。

就连荷兰人、西班牙人、咱带英,在东南亚都得看郑家的脸色。

可马骡这种东西,无论是东南亚和日本都不盛产。

虽然从这些地方也能购买一些马匹。

可日本的那种马,要是拉出去和咱大清玩骑兵战。

说句不好听的,这纯粹就是在送。

通过贸易不能购买大批战马,而郑成功的根据地,又长期局限于金厦两岛。

这芝麻大的地盘,连个合适的马场都搞不起来。

像孙国主那样,在云南和贵州,大规模的培养滇马和水西马也是无稽之谈。

所以郑军的骑兵短板完全无法弥补。

在野战中缺乏骑兵这种兵种,就像是在现代战争中缺少装甲部队一样。

除非在特殊的地区,利用地形,否则郑军必然会吃大亏。

这也是郑军的野战能力整体低下的原因之一。

“太后圣明,骑兵乃大军利器,郑军人数虽多,可若是有足够的满蒙铁骑驻守,江宁必能无忧!”

“足够的满蒙铁骑?”孝庄叹了一口气。

“若是有足够的满蒙八旗,我大清何至于如此啊!”

“你们都说说,若是郑成功真的带着他的主力,攻打江宁了,我大清该怎么办?”

“回太后,奴才们已经议出了几条计策。”鳌拜再次开口。

“哦?你说说吧。”

“太后,郑军兵马众多,又有张煌言等舟山之贼相助,而江南又是天下财富的根本之地,所以我大清绝对不能马虎,一定要用尽一切办法,保住江宁,保住江南!”

鳌拜正色道:“奴才们建议,我大清首先就是要整顿江防。”

“从金厦过舟山而入长江,需要经过崇明、江阴、镇江、瓜州等沿海重镇,方能抵达江宁。”

“若是这些地方的江防,能够暂时抵挡住海寇,那么江宁暂时可无忧。”

“只要江宁不失,在江南我大清的大势就可在手,江南地区的首鼠两端之辈,心怀鬼胎之徒,必定不敢轻易从贼!”

嗯——!”孝庄微微点头。

自从剃发令下达后,江南地区的老百姓和士绅被图了一遍。

从那时起到现在的十几年时间,虽然时不时的有百姓和士绅揭竿而起。

可扬州、嘉定、江阴这些地方的屠城可不是白屠的。

士绅和百姓虽然不愿意剃发,可在屠刀之下,不怕死的基本上都图完了。

剩下的,要是郑军打下南京,那自然是没得说。

要是郑军在长江口就被挡住了。

需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清理江防,迟迟打不下南京。

为了防止清廷重新得势,百姓和士绅就只能忍着了。

历史上,郑军兵围南京之时,整个江南蠢蠢欲动。

张煌言带着几千兵马溯江而上,不费吹灰之力。

南京上游的太平、宁国、徽州等四府二十四县就传檄而定。

只可惜郑成功兵败之后,直接把张煌言给卖了。

而这些为明军开城的士绅和百姓,事后是什么下场,自然不言而喻。

由于在清军屠刀下的惨痛教训,被多次教育的江南士绅和百姓,

后面在咱大清的统治下,就基本上就没什么大规模的反抗了。

因为那些不精,不奸的人,早就已经被杀光了。

“鳌拜,你说得再理,从崇明到南京足有数百里之遥,要是整顿好江防,郑军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打下去,等他们打到了南京,不仅旷日持久,而且早就已经成疲惫之师了。”

孝庄沉吟道:“只是,我大清一向不擅长水战,江南等地的江防又一向不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