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晋藩的三条道路(2 / 3)

并不是没有道理,对于李定国和晋藩而言。

无论是去夔东还是去滇西,都不如去孙国主治理下的广西合适。

另一个时空中,李定国和永历朝廷其实除了北上和西撤外,其实也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的。

那就是南下广西或者安南,通过义军航海和郑成功联络。

甚至在北盘江之战前,南宁等地其实是在贺九仪的控制中的。

如果不是李定国在北盘江初战失利后,匆忙下令贺九仪放弃南宁等地回援云南。

李定国甚至在广西连落脚点都有。

不过正如李定国最后为了自己的地位,不愿意去四川和顺军余部合流一样。

晋藩最终是抱着宁为鸡头不为蛇尾的思想,撤入了滇西。

当时的李定国他的想法是觉得自己还可以抢救一下,先在滇西努力一波。

要是事情真的不可为了,虽然去不了四川了,但还是能够带着永历前往安南,航海投奔郑成功的。

总而言之,就是大权在握,生杀予夺的滋味太过于迷人。

所以李定国和晋藩为了自己的超然的地位和权力进行了所有的努力,不到最后一刻是绝不会回头寄人篱下的。

只是让李定国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部署磨盘山之战时。

永历帝转进如风,竟然私自进入缅甸苟延残喘。

这导致了李定国为了救他,不得不把南明的最后一点资源和兵力全砸在了缅甸人的头上,最终病死荒野。

而现在同样是三条道路在李定国和晋藩的面前。

只不过由于广西经过了孙可望的治理变得极具价值了,所以从晋藩的角度来说。

对比撤入四川和滇西,似乎拿下广西是最优的选择。

“晋王,四川残破,滇西贫瘠,朝廷若是撤入两地,必定粮饷不济,物资短缺,难以久持,而两广富庶……”金维新继续劝说道。

李定国闻言陷入了沉思之中。

广西这地方他待过几年,可孙可望治理云南时的成果他更是亲眼见证过的。

想当初,兵祸不断的云南,一个秋收的时间,便已经大治。

而现在的广西也经过孙可望一年多的治理了。

此时的广西绝不比当初的云南要差。

要是李定国能够带着永历朝廷和十几万大军撤入广西。

那么物资的供应以及发展前途,绝对比去四川和滇西要好。

晋藩的前途也将重新变得光明起来。

可问题是,之前他就已经放弃广西夺取了云南了。

现在孙可望撤入广西,自己又放弃云南夺取广西。

这尼玛谁受得了!

孙可望和国主一系非跟自己玩命不可!

“金少宰,广西的确是朝廷移跸的首选之处,只是本藩若是带领大军护卫皇上前往广西,只怕孙可望会立刻与孤开战。”

“到那时,本藩前有孙逆阻拦,后来满清追兵,只怕会进退两难啊!”李定国忧心忡忡道。

其实对于撤入广西晋藩是非常有需求的。

毕竟现在是火烧眉毛的时候的。

想当初新会惨败后,李定国只剩下了三万老本再无进攻广东的能力。

可即便是如此,尚可喜和耿继茂也没有能力带着自己的两万老本来南宁彻底消灭李定国。

李定国虽然经过了重创可还有三万老本。

尚可喜和耿继茂即便加上线国安的八千残兵,三藩加起来精兵都不到三万人。

面对在兵力上甚至还有优势的李定国,即便是野战尚可喜三人都不一定打的赢。

更何况是要攻取南宁,消灭李定国呢?

所以说1655年的局势是晋藩虽然已经丧失了攻取广东,打开局面的能力。

但以李定国的实力仍然可以控制南宁一带,割据自雄。

也就是说1655年时的晋藩是没有生存危机的。

只不过由于新会惨败,李定国丧失了在两广打开局面的能力和信心。

所以才会兵行险招,接驾安龙,转入云南。

而现在和1655年相比,晋藩的实力从理论上来说比三年前更强,足足控制了十几万大军!

又直接掌握了朝廷大义,不像三年前还需要先去安龙接出永历。

实力上如此,在生存问题上。

三年前晋藩是没有生存危机的,至少在短时间内是没有的。

李定国在广西打退了清军的进攻后,甚至还反攻收复了廉州等地,稳住了广西局势又休整了一年筹备了足够的粮草后,才执行接驾计划。

而现在清军都推进到云南,马上就要到昆明了!

三年前晋藩是没有生存危机,可是现在却有。

所以对于梅开二度再度执行战略转进的意愿,晋藩不是在减弱而是增强!

从实力到需求上来说都是如此。

而在心理压力方面,这一回生二回熟的,很多事情只有零和一的区别。

况且不是还有永历朝廷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李定国带着天子去广西,谁能说个出不是来?

以前进入云南时不就挺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