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鞠了一躬(1 / 1)

“适当时候我们需要放慢发展节奏。”他续道。“这不代表停止,国家的发展无法停止亦不能停步。只是我们应该注重根本。”

“你说说何为根本,该如何稳固根基?”嬴政又问道。

秦长青回答:“根本在于秦国的心腹—— ** 地带与旧秦人。”

“理论上,大一统后,不应划分旧新,但从国情出发我们应当看到现实并不支持全面一体化;过去为了让六郡民众更好地认同新制,对其过分宽容,而对于旧秦人却不够体贴。”

他主张:陛下应更关注旧民的福祉,赢得其心。

他还提到迁移老秦民到南海或北部边境的行为不合适,因为老秦人构成政权根基;只要有足够忠于帝国的人,无论任何动荡发生, ** 都可以有效控制;但现在,他们分散在各地,凝聚力不再,这是很严重的警报!因此,恳请尽快改变局面。

说完,秦长青深深地鞠了一躬。

始皇帝点点头,凝视着窗外飘舞的雪花,缓缓说道:“到我近前说话”。

秦长青微楞,然后缓步行进至 ** 身旁不远处的位置停下。

嬴政看着他的侧脸,“讲你的见解,我想了解得更多一些”。

“首先应当将散落在全国四面八方的老秦子民集结回来”,秦长青深声道,

“当然臣知道现在让他们全部归来的举动会导致整个国家秩序不稳定。因此这不是立即可行的办法,但是我们可以逐步施行,并传递给

“老秦人为大秦抛头颅、洒热血,几乎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们应当能感受到胜利的喜悦。然而,由于身处异乡,朝廷无法让他们即刻归乡,不过思乡之情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儿臣建议,允许士兵写家信,然后由官府统一寄送。”

“分隔两地,难免牵挂。”

“一封小小的家信虽然看似轻如鸿毛,但却有重大意义:可以连接远在他乡的亲人,让他们互诉衷肠;还可以减轻士兵的思乡之情。这样既能减少两地彼此之间的忧虑,防止军营中产生事端,也有助于保持军队的持续稳定。”

只是……

往返一次的书信所需费用,需要朝廷承担。

嬴政皱起了眉。

但并未多说什么。

看到始皇没有表示反对的意见,秦长青并没有露出得意的神色。他起身向始皇深鞠了一躬,嬴政注意到这一举动后,眉头微微一颤——他知道秦长青恐怕将要说些令人惊讶的话语。

嬴政的眼神逐渐转冷。

秦长青正经严肃地说:

“以上所述的方法还不算是真正地为老秦人谋福,仅仅是慰藉措施。”

儿臣知道,在大秦的规定里,家中的人三年内务农,而在外出征战期间要带足一年的粮食,但如今的大军已远离故土超过一年,他们很可能正开始催促家中运送粮食和衣物。儿臣以为这部分物资应该由朝廷负责供给。

秦长青说完,宫殿里顿时寂静无声。

嬴政脸色铁青:“你可知晓这是涉及三十万兵马的给养问题,既然你知道现在国家财库匮乏,为何你依旧如此坚持此提议?”

秦长青海吸一口气后坚定地回复:

父皇此言有误,

不仅是三十万,还有六十万大军,

更有那南方越族的数十万兵马需要照料,

合计超过六十万人所需供给。

嬴政脸色愈发晦暗。

而此刻低首不敢望向上方的眼底,他依然说道:

“虽然大秦确实非常欠缺财政,但是自一统之后,我们从其他六国贵戚手中夺取了大量的财富;最近刚刚完成了九月赋税征收,国家收入足够支撑军需。”

更何况,据我了解目前敖仓内粮食充沛,足够满足国内数年之需求。

老秦人付出了这么多,朝廷不能再让他们寒心了。

秦长青紧紧地咬紧牙关。

然而嬴政冷冷地凝视他片刻之后怒道:"虽然你说敖仓储备充足,但这可是秦国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存粮,怎能随便耗费?何况大秦未来仍需支付许多开支,绝不能这般奢侈。不准!"

随后就一口拒绝了秦长青的请求.

接着,

长青继续争辩说,"父王, 这是我们必须要去执行的任务。”

大秦已连续多年让士兵及其家属遭受困境;如今怎么能再度伤他们的心呢?相较稳固的大秦基业来讲,这些开支我认为是完全值的。

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 数十万甚至更多的普通家庭中的男性奔赴前线战死沙场, 他们的家人及遗寡继续在田里辛勤劳作;后来为了平定六国的局势又派遣了数千万人前往南境;而为了应对北方匈奴威胁,大量年轻壮士被迫参军作战;另外加上无数次人口的交换迁移等举措……

在这短短不到二十年期间,牺牲的老秦人数超过80万人。

几乎是每个家庭都有成员在军队服役,留在故乡的老秦人已经少之甚少了;大多数已经被分布至边境戍边。这些忠勇之人都已尽其职分,国家能否对他们稍有优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