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说的有一定道理,但终究不过是主观推论。”
“你的祖父与朝廷某些大臣有过交手经历,如果他知道我接受了你,必定不满,何况你刚才说关中的支
“而这正是公子任用我的原因!”
“况且……”
“所谓千里买马骨。”
“我虽然籍籍无名,但由于家族的关系,在六国之地尚有一些声誉。因此我入仕秦国的消息一旦传开,必然引起许多六国士人的注意,也将有助于公子今后继续招募更多的名士。”
“尽管我并不出色,但也可算是一种投石问路的做法。”
“而这已经足够了!”
片刻后。
秦长青鼓掌称赞。
笑道:“阁下实在是太过谦虚了。如果贵胄子弟只能起到铺垫作用的话,那么入仕秦国的人又会是如何的杰出呢?”
“小人哪里敢怀有这样的奢望?”
“壮士愿意为秦国效力,对此小人深表感谢,怎会另有所图?”
“只不过尚书司职位空缺不多,也不确定是否能够满足阁下的愿望,能否请教壮士有何具体想法,以便为您安排适合的位置?”
李左车摇了摇头,说:
“多谢公子的好意。”
“但我并不想任职于尚书司。”
“我希望能在军队任职。”
“之前我从郭长吏那里听到了一部分关于南海的战略部署,大致推测出了公子您的设想。但俗话说,谋事之人都有可能遗漏某些细节。公子的设计虽然精妙,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部分。”
秦长青神色一凛。
认真地说:“敢请壮士直言不讳。”
秦长青:
“我对南海战事知之甚少。”
“仅有的了解也是通过郭长吏告知的信息获得。”
“但是根据现有的情况,公子既希望照顾到关中的百姓,也要惠及楚地人民,从而使天下局势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您的意图很好。”
“很多决策也非常有远见。”
“不过公子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已在南海的将士们!”
听到这里。
秦长青的脸色微微一变。
他已经明白了李左车的意思。
确实存在遗漏之处。
秦长青神色略凝。
点头说道:
“您说得对,的确是我疏忽了。”
“南海战事中,我也被朝廷的一些影响干扰了视线,仅仅关注了朝廷内的争论,却没有想到最重要的一部分——二十万留守南海的士卒。”
“我所提议的方法确实在新的士卒征调时起到了好处,但却漏掉了已在那里服役的士卒。”
李左车接道:
“正是这样。”
“倘若公子的南海策略保持不变,一切都还不至于成为问题,然而如今一切都已改变。”
“孔子曾经说过,‘治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眼下朝廷的种种行为却存在了不均,新入伍士兵得到了不少好处,原有的驻军士卒却未得到补偿与奖励,怎能让他们甘心?”
“一旦觉得不公,军心便会动荡不安。”
秦长青面色再度变化。
说道:“既然看出其中的隐患,能否提出解决方案?”
李左车稍作思量。
缓缓说:
“解决此问题,并非难题,却也有一定的困难。”
“驻防南海的士卒已经在那边四五年,离开了故土,守卫边塞,即使秦国给予了厚遇,却仍旧很难让士气高涨,这些将士的需求极其简单,公子也应当清楚这一点。”
秦长青陷入了沉思。
他又怎会不明白李左车所指的意思。
对漂泊远方的人来说,还能有什么能比回家更重要?
但是……
二十万士卒,并非数百或是数千人那样轻易调动的数目。
而是多达二十万大军!
若朝廷允许这二十万人回归故土,这对于南海的影响巨大,而且军队整编本身需要时间。若在此期间,楚地发生了 ** ,则有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这二十万大军不仅仅是抵御南蛮,还在压制楚地可能的叛乱。这也正是朝廷始终不敢让他们回撤的原因之一。
秦长青说道:
“原来的南海策略旨在大规模迁入中原人前往,开发文明、融合人群,巩固政权基础,以实现法治推广使南域能够真正融入大华夏体系之中。”
“但如果迁移人口,就必须全家迁徒,牛羊家眷一同南下,途中历经千山万水,正值壮年的士卒尚难以承受那种环境变化,又怎么能让这些老人、小孩妇女来适应呢?”
“更重要的是……”
“这会导致数十万人老死他乡。”
“自古中国崇尚落叶归根,这种做法显然不合天理。”
“我不赞同这种方法。”
“如阁下的意思是移民,则无需讨论。”
“我会反对该提议。”
李左车回应说:
“公子为何在这个问题上有妇人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