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饭,天色已经黑了,余林留了许少博,他也没有拒绝。
翌日一早,又在余家二房吃了丰盛的早餐,这才意犹未尽的离开。
走的时候,还拿了余林专门准备的玉米、土豆和红薯。
“这位县令什么来头,怎么跟之前我们见过的那些当官的不一样?”刘氏问道。
纵然许少博看起来再亲近,但总归是官员,与人相处依旧有一层隔阂。
他现在离开了,那种无形的压力才彻底消失。
佑佑道:“是王爷派来的,肯定比之前的苏县令好。”
这话众人都一致认同。
“爹爹,可以松口了。”
余林看着佑佑的眼睛,点头道:“明白!”
地里的农活忙了小半个月,小麦和玉米全部收进粮仓。
八月初,将红薯的苗育上,余林带着佑佑亲自去了县衙一趟。
任职一个月,许少博忙的焦头烂额。
一是他自己本身就不清楚底层的日常公务,这里每天忙碌的公务更贴近于百姓的生活。
今日两家因为鸡鸭吵闹,明日因为农田粮食起争执,后日又因为一些别的。
总之全都是家长里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身为父母官,许少博以前认为一切按事实处理,秉公办理便是最公正的。
可事实却给了他一巴掌,让他对自己前十几年的认知,产生了深厚的怀疑。
听到余林父女上门采访,他才感觉松了口气。
“余二哥前来,可是有什么事?”
在余家吃了两顿饭,住了一晚以后,许少博便自觉称余林一声二哥,看着关系更亲近一些。
余林牵着佑佑,这不是他们第一次来县衙。
上一次还是之前暴乱的时候。
不过两次的心境完全不一样。
许少博招呼余林和佑佑坐下,安胜上了茶水。
见状,许少博又吩咐道:“夫人那边有些零嘴,安胜你过去拿些。”
安胜是个机灵的,立马便明白了。
不多时,安胜回来,手里提着食盒,里面是两盘点心,和一些果子。
佑佑看到以后,立马眼前一亮:“多谢许大人!”
看到佑佑肉肉的笑脸,许少博的心也软了几分。
想到怀孕的戴佳兰,他突然觉得日子就这么平淡的过着,同时多个闺女也不错。
“喜欢就多吃点,你婶子那边还多呢!”
佑佑点了点头,乖乖的窝在椅子里,吃着零嘴。
余林道:“大人,今日我们前来是有大事与大人商议。”
“大人之前去过村子里,也明白了村里那些作物的好处,小人没什么大的想法,只愿百姓都能吃上饭,即便是有挡不住的灾年,也可以做到没人饿死。”
许少博听着,手都在颤抖,巨大的惊喜在他的脑海里炸开。
从余家村回来以后,他也拿了一些粮食回来。
按照余家大嫂杨氏说的,回来给戴佳兰做了吃。
甜糯可口的红薯,做法多样的土豆,还有清甜香糯的玉米,都得到了戴佳兰的认可。
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消耗不大,对百姓来说,确实是个好东西。
甚至就像余林说的,即便遇到灾年,它们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他思索了很久,想将这些东西推广。
他是不懂农事,但他懂百姓缺吃的。
这些日子虽然忙的焦头烂额,但也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百姓的生活。
不能说十分艰难,但也做不到能吃饱。
甚至在处理的案件中,还有一起买卖孩子,换取银钱的。
这在许少博的认知里,是很罕见的。
以前在相府,奴仆遍地,只觉得自己生来就是如此,奴仆就是为了伺候他们而存在的。
但从来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想过,普通百姓真的想为奴为仆吗?
若是人人都能吃得饱,穿的暖,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买卖孩子,换取全家生机这条路。
“你的意思是……”许少博语气有些激动。
余林笑着点点头:“没错,正是大人想的那样,余家村种这三种高产的作物已经有经验了。”
“去年到今年,差不多也快一年了,不论是产量,还是成活率都还不错,另外村子里各家各户都有存粮,如若需要推广,那这些存粮也可以取出一部分,用作种子。”
“尤其是土豆耐冻,就算是严寒冬日,也可以长出粮食。”
许少博完全没有说话的余地,他觉得余林的想法甚好,但他不懂种地。
比诗词作赋,他可能懂的更多,但比种地,他还真不如余林这样的普通百姓。
思来想去,他决定道:“不怕余二哥笑话,本官对种田一窍不通,但也听懂了余二哥的想法,这是为民造福的好事,本官没有意见!”
“不过这样一来,还得麻烦余二哥,甚至余家村的村民。”
余林道:“大人多虑了,我既然能来同大人说这事,就证明余家村的村民都是同意的。”
“我们会提供种子,和指导大家,不过大家也可以放心,这些作物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