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关羽威震华夏,徐晃自铭心志(求追)(1 / 2)

徐晃追随曹操十余年,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虽然在官职和权柄上不如于禁,但论用兵和武勇却是不输于禁。

能在于禁兵败的劣势下,还能佯筑长堑破郾城、长驱直入破四冢、解樊城之围;不亚于昔日乐进丢了襄阳后,偷走临沮威胁江陵、寻口设伏箭射关羽。

曹操的良将以五子为先,任何一个都不容小觑!

如今乐进早逝,于禁被擒,张郃远在陈仓,张辽远在合肥,曹操在许都以南最善用兵的就只有徐晃了。

只要破了徐晃孤军,即便曹操的各路援军抵达,也难以形成有效的指挥。

考虑到徐晃为人谨慎沉稳,未必会引兵来救樊城。

诸葛乔这才提出“在樊城外虚设旗帜布疑兵,提兵郾城佯攻许都”的战术。

经过战事锤炼后,诸葛乔对“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术思维理解更深刻了。

要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其中很关键的核心就是要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战场的节奏得由诸葛乔和关羽来掌控,避免被徐晃反夺了节奏。

关羽仔细听了诸葛乔的部署,徐徐而道:“曹仁和满宠也不是愚人,虽不敢冒险出城,但也会派遣探子打探。”

“若只是虚设旗帜,恐生意外。”

“荆州刺史胡修和南乡太守傅方既然降了,可令二人引本部兵驻扎四冢。”

“董衡兵少,可在围头虚设旗帜以作疑兵,一虚一实,可阻曹仁出城。”

“新寨需留人防备,汉江上的战船和辎重粮草也需留兵看守。”

“再加上大雨过后道路泥泞,粮草运输变得艰难,若不能引徐晃南下,关某也只能撤回新寨。”

“故而去郾城的兵也不能太多,以免突发意外导致粮草受限。”

“郾城本有两千驻兵,关某再引三千人前往郾城,若能引徐晃南下,五千兵足矣!”

“若徐晃不肯南下,郾城兵再多也无用。”

关羽认可了诸葛乔的战术部署,又对诸葛乔的战术部署进行查漏补缺。

诸葛乔也清楚,徐晃并非莽夫,这次制定的战术也未必就能奏效。

仔细斟酌考量后,关羽留关平和诸葛乔守新寨,胡修傅方驻兵四冢,董衡驻兵围头,随后亲率三千人前往郾城。

郾城离得远,受山洪波及较小。

到了郾城后,关羽遂将斥候全部分散出城,在许都以南大肆的造势。

随着舆论的发酵,“汉江水神山洪助汉”“汉寿亭侯半日破于禁”“于禁率军投降”“荆州刺史胡修投降”“南乡太守傅方投降”“樊城已被山洪淹没”“曹仁战死”“满宠战死”“关羽欲攻宛城”等半真半假的消息疯狂的在许都以南的官吏士民中流传。

早就遥受关羽印信的梁、郏、陆浑等地义民也纷纷响应,许都以南的官吏人人自危,陷入了恐慌中。

关羽之威,威震华夏。

宛城。

徐晃大马金刀的坐在主位,眉头紧锁,那双虎目中看不清是喜还是怒。

宛城的文武官吏早就慌作一团,七嘴八舌的惊呼吵闹。

“将军,据闻关羽已经破了于禁七军,于禁、胡修和傅方都投降了;又有传闻说樊城被山洪淹了,曹仁和满宠都战死了。”

“将军,派去樊城的探子只能看见樊城外全是积水,根本入不了樊城。”

“将军,关羽在郾城驻有大量兵马,看样子是真的准备来打宛城了。”

“将军,宛城都是新兵,根本不是关羽的对手啊,要不放弃宛城退守许都吧。”

“将军,听闻关羽有汉将水神助阵,神威岂是人力能及啊。”

“将军,你快拿个主意啊!”

“......”

嘈杂的声音此起彼伏,显然这群宛城的文武官吏早已被吓破了胆。

于禁、曹仁、满宠,是曹操麾下的重将;胡修、傅方都是地方大官;庞德又是军中猛将。

然而这些人都败了,都被关羽给击败了!

这如天神下凡般的战绩,谁听了不惊惧?

然而。

不论文武官吏如何惊呼吵闹,徐晃始终都是一副古波不惊的沉稳模样,仿佛泰山崩于前脸色都不会有任何的变化。

良久。

随着惊呼吵闹声的渐渐变小,徐晃那如洪钟般的声音才堪堪响起:“都说完了吗?”

“若是说完了,就去处理军政诸务,朝廷给你们的俸禄不是让你们在这里大呼小叫的。”

众人纷纷错愕。

我们在这里慌得一批,你让我们回去处理军政诸务?

都火烧眉毛了,谁还有心思去处理公务啊!

“将军!”

“讲。”

“敢问将军如何退敌?”

“敌人来了吗?”

“关羽已在郾城大量驻兵!”

“那就是没来。”

“可郾城到宛城不到两百余里,关羽若要奇袭宛城,三日内就能抵达。”

“兵来将挡,来了再说。”

简明扼要的回答,直接将问话的宛城从事给答懵了。

来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