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147(二更) 乐平月报(3 / 4)

代表就对乾象历的提出者刘元卓做出了一番采访。

除却介绍乾象历的理论和观测进展外,“笔者”也提到了昔日汉灵帝支援马伦等人的历法完善工作,表达了一番对于先帝的追思,充分体现了何为政治正确、根正苗红。

姜冏这个凉州人不太能体会到这几句中的用意,只如痴如醉地看着旁边的浑天仪配图,可若是要乔琰来点评,昭姬的政治觉悟真算是在她身边这几年养出来了。

将此事放在第一页简直再合适不过!

第一页上的文学板块,蔡昭姬毫不犹豫地又开始薅自家老爹的羊毛。

乐平的生活舒坦吗?写《东观汉记》写累了吗?那再来写一篇《蔡邕居并州偶感》吧!

就蔡邕那写个碑铭能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文豪做派,写个用来镇场面的文章,表示表示我们乐平对读书人很友好,简直毫无压力,这同样是给并州境内看一个态度。

要戏志才说,其实这玩意让他来写也无妨,反正他用来忽悠好友写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筹备凉州之战在即,也就只有蔡邕能当个闲人,戏志才可没有这个多余的时间。

第三页与第四页,蔡昭姬没有严格按照六大板块的边界定义,而是选择将医学和地理放在了一处来写。

早前乔琰探访北地郡泥水返回后,与她提到过,泥水上游的水质多饮有害,是上游的土壤环境造成的。

昭姬想到这应景之事,便直接拉上了伏寿和吴普完成了这个专题。

并州境内有多少类似这样的情况,什么样的水更适合饮用,喝生水后产生的几种疾病应该如何救治,都在这两页中做出了一些尽量让人读懂的解释。

这些东西有些已经在吴普于乐平开设医学课程期间编纂的教学典籍里有过记载,有些却还需要结合并州的实际情况和病症来增补记录,比如说“腹中有石”。

第五页的农学不是科普并州境内的独有耕作之法。

若真这么写了,尤其是若是将她目前以剂量贩售的肥料配方给写出来,那她兑换农书所形成的优势也便荡然无存了。

所以在这一部分,蔡昭姬类比于先前采访刘元卓的方法,采访了几位今年亩产尤其高的老农,连带着他们的籍贯和姓名,合并那提及的看护农田野生小技巧一起写在了上面。

在记录籍贯和姓名这件事上,郭嘉给出了一点相关建议。

毕竟他前两年能在那度辽将军的选拔期间,能想出以排演皮影戏来提升团队士气,在这种荣誉感的营造上还是有些发言权利的。

这也连带着影响到了第六页的杂谈。

杂谈之所以被称为杂谈,确实都是些轻松的话题。

说的都是些乡里乡间的轶事趣闻,譬如当年郭林宗对贾子厚做出评价而贾子厚改过向善这种类型的故事。

不过故事中的地名对并州人来说耳熟,故事本身却有那么三两个,令人听来只觉“这若都可以被记载于月报,那我也可以”的。

可正是这种我行我上,让人一面摸不着头脑这个遴选标准,防止有人为己造势,一面又让人更乐于去顺手做些可能让自己留名于典籍之事。

这其中的意味,姜冏同样看不明白,可他已隐约看明白了傅干何以能成长到他此番所见的样子。

正因为他处在一个这般锐意进取、积极昂扬的环境里。

姜冏不免发了会儿愣,就见手中的乐平月报被盖勋从他的手中抽了出去。

“我还想……”还想再看一遍的。

盖勋丝毫没有跟小辈抢夺东西看的尴尬,坦然回道:“你先看别的。”

姜冏的表现已经足够证明这是个优秀的读物,那自然是也该让他在路上打发一番时间的。

只是还没等他看上两行,他便忽然感觉到大地正在发出一片震颤之声。

盖勋脸色一变,当即放下了那乐平月报,推开一旁的马车车窗朝外张望。

这声音虽有些与往日所听到的不同,却也只有可能是大队骑兵正在此时行动而发出的动静。

因为大批牛羊马匹的自然迁徙,根本不可能形成这样齐整的动静。

他们此时所乘坐的马车已从上郡进入了西河郡,哪怕明知道南匈奴部众在乔琰这位并州牧的指派下,都已经分出来了一部分种地去了,也实在很难不因为一点刻板印象,而让他产生一些不妙的预感。

可当盖勋从车窗视野中看出去的时候,所见到的却可能是一副他永生都难以忘记的场面。

在西河郡这一片并无太多山地起伏的原野上,掀起了一片由远及近而来的雪浪。混杂在这片震天动地的声响中,好像还带着一种有若真实浪潮的流动感。

那是大批骑兵奔马而过所溅起的碎雪!

它们在空中炸碎成了团簇的飞尘,落地复起,起而复落,杂糅交织几如地上之云,高原之浪,充斥着令人视线都随之掀翻反复的动感。

而在盖勋的视线中,这一支队伍尤其特殊的是,身着铁甲骑兵所骑乘的马匹也同样着重铠。

于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种铁铠的重量,让他们奔行于雪原之上,马蹄声中也有一种铁具砸地的惊人声响。

日光之下,这以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