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剩下一百左右的汉人,地上摆满了五千多具尸体,对于尸体的处理赵云和魏延产生了分歧,赵云的意思是要要用这些人来做文章,减少周瑜在雁门关的压力,毕竟那里雄踞着二十万匈奴铁骑。魏延的意思是他们就是一支奇兵,必须要掩藏行迹才能够出其不意的对匈奴的部落各个击破,也就是毁尸灭迹一把火烧了。
“二位且听我一言!你们可听过京观?”鲁肃见到他们二人争议不断,觉得有一个办法能够同时让他们满意。
古代战争让人想象一下都会觉得非常残酷,两军交战往往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两军代表着两个国家,他们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财富,或者还有就是宣传自己的信仰,保证自己血统的纯正,比如民族大融合之前分的齐人、楚人等等,各国之间战胜的一方获得了城池和土地,战败的一方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甚至还会面临被“坑杀”,战国时期上着名的长平之战,诸侯国赵国战败以后,秦国大将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国俘虏,这里面的”坑杀“很多人会认为白起会在地面上挖了一个大坑,然后把这些俘虏就地活埋,还有把那些战死士兵的尸体就地掩埋。其实这些按照当时的情况都不可能,四十万俘虏不是四十万只蚂蚁,填埋尸体需要的人力、武力巨大,白起不可能会让手下二十万秦军去做没有意义的事情。最大的可能就是白起将四十万人驱逐于峡谷之中,纵火活活的烧死赵国四十万士兵,为了威慑赵国他将焚烧之后赵国士兵的遗骸堆成金字塔状。
这种坑杀在书中被称为”京观“,是古代交战一种非常野蛮的行为,是战胜的一方把敌军的尸体和头颅全部堆积起来,盖上泥土夯实筑成金字塔形状的大土堆。为什么古代战争中要把敌军的尸体堆积起来做成京观?追究其原因原因有三点:第一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军威和战功,提高军队士气。第二是通过这种残忍的方式来告诉敌军自己的实力,来惩罚和震慑敌军。第三,古代医疗水平落后,把敌军的尸体堆积起来,筑成土堆能有效减少瘟疫的发生。这些也算是相对于比较贴近实际的说法,至于当初领军的将军是否是有别的想法那就不得而知了,也有可能是一时兴起觉得好玩也未可知。
“子龙想要那匈奴人的尸体做文章,无非是想给主公减轻战场压力,你可知道主公何尝不是为了拖住匈奴主力,给咱们留下时间让他们亡国灭种?文长的匈奴部落的消失行迹,只能够掩藏一段时间,一旦被人发现端倪是迟早的事。我的建议是为了防止这些尸体产生瘟疫,吃了粮草辎重之外其他的帐篷之类多余的全部付之一炬,尸体咱们就全部垒起来用土掩埋,土堆之上立木牌一个,上面只写破虏灭寇。”鲁肃认为他们行藏迟早会暴露,匈奴大大小小的部落多如牛毛,想要不被发现除了威慑力还有就是斩草除根。
“子敬你这个四个字可不能写成汉字,听主公说匈奴以北以西是鲜卑人天下,他们也是日益壮大时刻威胁着匈奴,匈奴人不敢惹鲜卑人见到鲜卑人恭顺如同狗一般。咱们不如全员化妆成鲜卑人的装束,军中大部分都是西凉的旧部人马,其中不乏有懂鲜卑话的人,假如咱们到处杀人而且是寸草不生,建筑的京观上用鲜卑话、匈奴话各写一遍,咱们可以分出兵马不断的出击,不断地剿灭不断的建造京观,或许能够将战火引往鲜卑!”魏延听了鲁肃的话顿时明白了这个所谓的京观,那就是彰显武力的象征他喜欢的就是简单粗暴
赵云也同意鲁肃的建议,他们八万大军将部落中的马匹全部带走,牛羊全部宰杀制成肉干,将汉军的旗帜、衣甲全部收了起来,换成匈奴人的服装,旗帜全部换成鲜卑人的雄鹰旗。至于那几千具尸体做成京观高高的矗立在风中,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半个月时间一股鲜卑人组成的马贼肆虐在草原上,损失惨重的是左贤王莫利的部落,莫利的王庭内留守的五万狼卫四处寻找破虏军的下落,只是赵云、魏延分别统领两万人马忽东忽西的突袭,见过他们的匈奴人几乎没有活口,四散的部落为了活命纷纷举家迁徙前往莫利的王庭。有了匈奴狼卫的护送,赵云、魏延他们动手越来越困难
现在破虏军经过修正之后兵强马壮,加上不断地杀戮不断地磨砺像一把锋利出鞘的剑。鲁肃待在军中没有出战,不过他也没有闲着,靠着抓来的俘虏将匈奴各部的分布。他们现在位于草原西北部左贤王莫利的底盘,左贤王莫利算是匈奴中仅次于匈奴单于于夫罗的第二大势力,据他估算左贤王的王庭除了他的五万狼卫之外,各部落留守的可战之兵在十万左右,现在正在朝着左贤王王庭集结,到时候他们面对的就是十五万匈奴军的绞杀。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的精髓是周瑜交给鲁肃的战略战术,不过草原上一马平川没有阻隔,一旦发生混战的话人数少的一方十分的吃亏。鲁肃决定为了给匈奴人好看他让赵云、魏延将斩杀的匈奴人在王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五里处摆了四处京观,还传信给左贤王的王庭,说是限期他们半个月投降,否则他们一定会冲进王庭杀光他们。
左贤王王庭的匈奴兵为了保护自己的子民,他们一直驻扎在王庭等候与鲜卑马贼的决一死战。只是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