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6 章 地理历史、农业14(3 / 5)

王安石脸色铁青:有心人想毁了袁老!

无法动武就利用流言杀人,亲历过的他太明白其中凶险,挟人言达到自己目的,手却不沾血,这种攻击最诛人心。

那些带路党该杀!

【袁老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袁老三系技术给水稻大面积杂交、大规模制种打下了基础,指明了研究方向。

在袁隆平之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水稻杂交技术一直没有成熟,系统技术也未能形成,所以国外下出定论:水稻等自花授粉没有杂种优势。

而打破这个定论的就是袁隆平袁爷爷】

天幕语气严肃;【咱们的杂交水稻技术能领先世界50年,就是因袁爷爷率先制出三系杂交理论,这套理论是大多数杂交技术基石,没有基石杂交水稻无从发展。

2.袁老把初代的野生稻捐献出来,让杂交水稻得到飞跃发展】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若袁老把‘野败’(野生稻)及三系技术注为专利,那么袁老的身家可上上千亿。

所以袁老摸个豪车算什么?

他开辆豪车丢辆豪车都没问题!】

天幕继续讲述袁老功绩:

【3.明确超级稻的株型指标:叶下禾!

杂交水稻面世后,生产的粮食仍不够国家需求,所以在80年代杨守仁、陈温福等农学家开始育新型结构种:育出产量更高的超级稻!

袁老在周开达院士基础上,经过实践提出超级稻的育种标准,即:株高100cm,稻株呈V字型,穗弯垂...】

天幕贴出一株高长的水稻,稻叶长直窄厚,高出穗层一手掌位置,图像上还贴心地标注:一季亩产约800-900公斤,最

高可达1200公斤。

多少?多少?

朱元璋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1200公斤?

先前的再生稻产量已是惊人,而超级稻...他在心中换算了下,水稻种两季,算下来可收2400公斤,一年收4800斤粮食?

朱元璋眨眨眼表示不信,再看天幕一眼,数字没错,再看一眼,嗷!

真的是1200公斤,他要超级稻,要超级稻!

这那是什么超级稻?分明是神仙稻,只有神仙才能制出高产稻!

【袁爷爷有个‘禾下乘凉’梦,梦里水稻长得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能够让劳作者坐在禾下乘凉。

如果袁爷爷的梦想真的实现,那这乘凉稻一定是超超超级稻种】

天幕语气低沉:【可惜‘禾下乘凉’的愿望还没实现,袁爷爷就在一个午后溘然长逝】

戴着勋章的老人渐渐变成黑白,上万人举花彻夜为他送行,无数人追逐他的灵棺,想要再送他最后一程。

低沉的乐声彻响天地间,天空中炸起水稻烟花向他致敬,田野里的稻穗目送他远去...

许行双手相叠,郑重作揖:“农家有先生,吾道不孤矣!”

李白举杯长吟:“喜得稻菽千重浪,先生无双,国士千古!”

苏轼朗声道:“一稻济世,万家足粮,国士无双,先生千古!”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朱元璋齐声:“国之脊梁,先生走好!”

【我们不信神,也不会造神,我们记得袁爷爷,也知道小麦杂交之父李振声,李爷爷。

李振声院长主攻杂交小麦,六年为国家增产一千亿斤,所以国家科技奖上句话叫‘南袁北李’,即:袁隆平爷爷养活南方,李振声爷爷养活北方。

两位院士的共同点之一都是先增产,再慢慢解决粮食口感问题。

所以网上嫌弃杂交水稻口感不够香不够软,是很没道理的事】

神迹说得没错!

再难吃的粮食有树皮草根难吃?

妇人想起自己的孩儿,抹着泪道:“咱家要是有杂交粮,毛毛也不会活生生地饿死了。”

呜呜,他那么小还没来得及长大就没了,她的毛毛啊!

武则天手一抖:一亿斤?

她下意识地咽下咽喉咙,哑着声问狄仁杰:“六年增产多少?”

狄仁杰强行平复剧烈跳动的胸腔,回道:“回陛下,后世...后世增产一亿斤!”

一亿斤啊!这不是农学家而是神仙法术。

难怪后人说袁先生养活南方,李先生养活北方。

都是国士啊!

所有人看向天幕的目光褶褶发亮:杂交技术他们想学,想学!

神迹求教!

天幕叹了口气:【其实市场上也不太流通袁爷爷的杂交水稻。

他的水稻基本都是环境恶

劣的地方长出来的。

如袁老团队与陈日胜合作研究的海水稻,此稻不占良田适应盐碱地,在新疆宁夏的戈壁滩能种,在迪拜的沙漠上也能种,并且能保证产量约千斤以上。

让各种土地都能种上粮食,为人民、为国家托底,这就是袁老、李老以及农业学家的首要目标】

所有人:杂交技术想学,想学!

想学,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