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到底是怎么回事(2 / 3)

文豪1978 坐望敬亭 1988 字 2个月前

她去篮球场了?跟谁?”

“刘振云!”

“他啊!”

陶玉墨对刘振云有点印象,小眼睛、薄嘴唇,77级中文系的,跟自家姐夫关系还不错。

“剑梅怎么看他了?”

林朝阳调侃道:“怎么?人家谈恋爱,还得经过你同意?”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我不是那个意思。剑梅长的不错,配刘振云有点可惜了。”

“小小年纪就以貌取人!”陶玉书数落了妹妹一句。

陶玉墨不高兴的说道:“什么叫以貌取人?剑梅学历、模样都不差,为什么不能找个帅一点的?”

这个时候陶玉成插话道:“帅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你看你姐夫……”

他的话说到一半,气氛陷入了沉默。

“大哥,吃菜!”林朝阳给陶玉成夹了口菜。

陶玉墨说道:“我姐夫怎么了?多帅啊!”

林朝阳看了小姨子一眼,好好好,年轻人果然前途无量。

陶玉成看了妹妹一眼,心里有个疑问。

妹妹这到底是被才华迷了眼,还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呢?

又过了几天时间,林朝阳来到李拓位于东大桥的新家。

还没进门便听到屋里面嘈杂的人声,进去之后,他发现逼仄的空间里挤进了快二十个人,大部分是燕京文学界的中青年作家,也有几个编辑。

有些是林朝阳认识的,比如陈健功、祝伟。有些他不认识,但听说过名字,比如张承治、郑万龙。

一群人中还有个林朝阳认识的人,是今天的赵振凯。

最近一年多,赵振凯和芒克等人创办的今天在燕京文艺界可谓风头正劲。

虽然因为刊物性质问题,一直没办法像其他的刊物那样广为传播,但在燕京的青年读者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当中,今天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却是巨大的。

也因着今天的影响,围绕着这份民间刊物逐渐形成了一个作家和诗人群体,赵振凯正是这群人的领头羊。

去年3月诗刊转载了赵振凯的诗回答,4月又转载了舒婷的致橡树,朦胧诗正逐渐走向主流文学媒体。

今年5月谢勉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他对朦胧诗所掀起的“新诗潮”的评论文章在新的崛起面前,文章给予了朦胧诗非常高的正面评价。

谢勉在燕京大学虽然只是个讲师,但在现当代诗歌研究领域的名望却不低,他也是第一个在公开媒体支持朦胧诗的知名学者,文章一经发表自然在诗歌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如今朦胧诗在国内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作为朦胧诗派的领军人物,赵振凯可谓意气风发。

他在跟大家聊天时说起了诗刊即将在七月份举办第一届“青春诗会”,光听名字就知道,所谓的青春诗会几乎可以等同于朦胧诗诗会。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朦胧诗的发展确实很好。

但林朝阳也知道,在即将到来的八月,朦胧诗很快就会与主流诗歌界发生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交锋。

事实,朦胧诗这几年与主流诗歌界的交锋从来就没断过,只不过现在朦胧诗发展的越发兴旺,必然会与主流诗歌界发生更激烈的碰撞。

对于双方的争论,林朝阳并不感兴趣,大家聊天的时候他更多的是在倾听。

期间李拓又提起了赖子的夏天这部,言谈间全是溢美之词。

其他人听着李拓对的赞美,也来了兴趣。

林朝阳的新并不是所有人都看过,有人对知之不详,以为赖子的夏天是对西方意识流文学作品的临摹之作,聊着聊着话题便偏到了福克纳、伍尔夫等名家的身。

今天是李拓他们家乔迁之喜,林朝阳也没想好给买点什么,路过他们家楼下,碰巧看到有卖西瓜的,便买了两个西瓜捧了楼。

大家来祝贺李拓的乔迁之喜,买了不少日用品,这本身没什么毛病。

不过眼下夏日炎炎,林朝阳的西瓜恰好可以让大家“及时行乐”,自然引来了众人的一致叫好。

李拓张罗着把西瓜拿到走廊水房去镇了一会儿,等众人吃完了乔迁宴,再把西瓜取回来,用刀切开。

甘甜、凉爽又解渴的西瓜一下子消解了众人身的暑气。

酒足饭饱,大家坐在一起聊着文学和创作,房间里烟雾缭绕,但谁也不在乎。

一晃一下午的时间便过去了,李拓突然张罗起来,说想郑万龙家吃炸酱面。

一群人乌泱的起了身,就往门外走去。众人沿着朝阳门外大街走到东四四条郑万龙的家,待吃完了炸酱面,已经是傍晚六点多钟,愉快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过了两天,已经是六月末了。

陶玉书姐妹俩变得忙碌了起来,每天回到家就是看书学习。

燕大图书馆里的学生也比以往时候更多,因为马就是期末考试了。

这天下午,夏日炎炎正好眠,林朝阳在书库里打着盹儿,楼下给他传来了一张纸条,说有电话找他。

他下了楼来到传达室,接过电话,对面自称是工人日报的编辑,说他们报纸想要转载高山下的花环。

这年头,报纸、杂志转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