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前面便是巫县,吴将李异在此驻守,那李异使一柄大斧,颇为骁勇…”
刘邦率领着自己从成都带出来的一军人马,又从李严这里征调了三千,八千兵马浩浩荡荡地向巫县进发。李严则在一旁,向他讲述着巫县的情况。
刘邦笑道:“颇为骁勇?有子龙勇吗?朕还就不信了!”
李严还要再说,就见刘邦摆了摆手:“行了,你回去吧,你不在永安,朕心里都不踏实,朕有子龙呢!”
李严无奈,只得领着一些兵马返回。
到了巫县,刘邦来到了城下,一旁早有军士呼喊李异答话。
“城下的是汉帝吗?我奉大都督之命,在此恭迎汉帝多时了!大都督有言,若是汉帝要从此处借道,任其经过,恐汉帝不信,备粮草百斛,以资军之用。”李异在城墙上探出脑袋喊道。
赵云一听,捏紧了自己的铁枪,压低了声音说道:“陛下,吴军欺人太甚,待老将拿下此人!”
巫县城墙并不高大,若是动手,赵云有信心半日之内拿下此城。
刘邦笑了笑,示意旁边的部将喊回去:“陛下有令,谢吴大都督好意!”
很快,巫县的城门打开,城中兵士抬着百斛粮草出城,放于城外,然后又回去紧闭起了城门。
“百斛粮草,够我军,千人一日之用。行,不亏就行。”
刘邦乐呵呵地指挥兵马搬起粮草,绕城而行。
赵云看着笑呵呵的刘邦,十分不解,陛下以前遇到这种事,那反应可都是性烈如火的啊…
一路上,诸多关隘,并未阻拦刘备的这支兵马,而且每到一处,城池守将都说着同样的话,一样搬出了百斛粮草。
刘邦则是照单全收,一点儿都不嫌弃,遇到一些客气的吴将甚至还亲自回话道谢。
大军渐渐向上庸方向靠拢…
……
襄阳往上庸那不平坦的山路上,一支魏军正在全速前进,为首一人策马疾驰,迅捷如风,身后的兵卒竭力追赶,可依旧不时有人跟不上速度而慢慢掉队。
这为首一人,便是收到东吴密报,着急赶来平叛的司马懿。
他身后的兵马越跑越少,可他也丝毫不在意,因为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正在后面徐徐而行,收拢兵马。
终于,在看见前面山坳处逐渐有了人家,他这才稍稍勒住战马,放缓了速度。
“还有多少兵马?”司马懿回头问道。
副将姚静拨转马头,向后清点去了,没一会儿功夫,就赶回来禀报:“不足万人。”
“够用了。你率精兵三千人去上庸城下…”
司马懿的话刚说到一半,就见前方有一支约莫千余人的兵马赶来。
“列阵!”司马懿策马让到了一边,警惕地看着来者。
这支兵马刚刚赶到,为首的两名将领就滚鞍下马,拜倒在地:“卑职申耽、申仪拜见骠骑将军!”
司马懿微微一愣,眯起了眼睛:“你们怎么知道我来了?”
“前些时日陛下派的使者刚刚离开,不曾想司马将军这么快就到了,陛下实是英明!”申耽忙不迭地奉承说道。
申仪在一旁用手肘顶了一下大哥:“想是司马将军早知那孟达有反意,这才率天兵赶来,将军真神机妙算!”
司马懿笑了笑:“听你们的口气,是你们向陛下密报孟达谋反了?”
“将军,孟达果有反心,那日见他收到刘备书信,长吁短叹!”二人连忙说道。
司马懿微微皱眉,略一思索,忽然将手中马鞭扔在了地上:“中陆逊之计了!”
二人不明所以,不敢多问,司马懿也没多讲,他轻呼了两口气,问道:“如今上庸城情况如何?”
“孟达已将城中三万精兵调入城中,反心已露无疑!”二人又恶狠狠地说道。
司马懿一听,愣在了原地:“他将兵马调入城中了?”
申家兄弟二人见司马懿这副模样,心里“咯噔”一下,谁也不敢说破背后的实情。
“将军勿忧,我二人愿率兵前往,诈称收到朝廷诏令,已知他谋反,特来擒拿。他若出城厮杀,到那时将军可趁机将他拿下!”
司马懿一听孟达的兵马进了城,心中有些烦乱,此时二人提出一计,略一思索觉得不妨一试,便同意了。
“那你二人去试试吧,各自小心。”
二人听到骠骑将军的关怀问候,喜不自胜,当即领兵而去,向着上庸城先一步进发。
二人离开多时,姚静见司马懿还没动身的意思,凑过来问道:“将军,如何不动身?”
“这两人也并非善类,只是想借朝廷之手除掉孟达,他们好稳坐上庸罢了,且等他们自己先去折腾吧。”
“末将以为,此二人刚刚所提之计可行…若是失此良机,再想擒下孟达可就难了。”
司马懿笑道:“我火速前来不过是担心孟达逃离上庸,现在既然他还没走,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上庸三城坐落于山,却是三面环水,我堵死此处,他是插翅难逃。就是逃进了汉水,下游也是襄阳城,他走不了的!”
忽然,一名骑卒飞马来报:“报,二位小公子发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