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态度强硬的刘备,吃瘪的陶谦(1 / 2)

兴汉 神纹本神 922 字 5个月前

郯城。

刘备同样起了一个大早,亲自来郯城寻陶谦。

见刘备只带了五十骑,陶谦不由轻蹙眉头。

“玄德,你的兵马可曾带来?”

“已在沂水东岸,安营下寨。”

一听刘备的回答,陶谦勃然变色,语气也多了几分不善:“玄德,你这是何意?”

刘备早料到陶谦会生气,不疾不徐道:“陶使君,备以为,曹操势如破竹,兵锋难挡,在马陵山拦截并非上策。”

“倘若战事不利,就只能退兵坐守孤城了,故而备决定,在沂水东岸安营立寨,与郯城成掎角之势,也请陶使君调回曹将军固守郯城。”

“曹操若攻郯城,备便以轻骑奇袭曹操后方;曹操若攻备的营寨,陶使君则可奇袭曹操后方。”

刘备没有提及襄贲城的郑牧,避免让陶谦迁怒郑牧。

而郑牧那句“原本此计,只要郯城之将配合,就无需襄贲城的兵马协助,但考虑到陶使君的胆量和用兵之能,郯城之将若轻易出城,极有可能被曹操将计就计,反夺了郯城”,刘备则是暂时按下。

刘备想得很直接,若陶谦能配合用计,达到“一城一营,掎角之势”的效果,那么襄贲城的守军,就可以作为额外一支灵活的奇兵来出奇制胜了。

然而,刘备的想法,却不被陶谦理解。

陶谦此时很恼怒,那颤抖的须髯,昭示了内心的怒气。

曹豹在马陵山都已经在构筑防线就等着刘备抵达,结果刘备来一句,“在马陵山拦截并非上策”?

“玄德,军情紧急,勿再跟老夫戏言。”陶谦强忍怒火,尽量克制了语气,毕竟刘备只是请来的客将,不能真的如对待麾下部将一般。

“玄德,曹操远道而来,连拔五城,如今又转战郯城,如此急速,其将士必然疲惫。”

“曹豹已经在马陵山三日,将士早已养足了精力。”

“以逸待劳,自然可以胜敌!”

“更何况,曹操不识马陵山地理,正好设伏。”

“玄德虽然也是倍道而行,但到了马陵山不用再立营寨,足以令将士休憩,何来疲惫一说?”

“难道玄德,要背弃信义?”

陶谦一边给刘备分析敌我军情,一边紧盯着刘备的双目,最后一句已经隐隐有质问之意了。

以陶谦的角度,曹操奇袭拔五城,又转战郯城,必然是倍道而行,令将士连日急行,故而可称呼曹操的兵马为疲惫之师。

而曹豹在马陵山立寨,应该叫以逸待劳。

如此一来,就是重演去年彭城之战了,而重演的双方换了角度,这回换做是陶谦以逸待劳了。

故而在陶谦心中,让曹豹去马陵山拦截曹操,是符合兵法中的“以逸待劳”的。

然而,陶谦忽略了这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因素。

士气!

去年的彭城之战,陶谦是家被偷了,自泰山道急急而归,将士心中大抵是恐慌惊惧,又兼之行军疲惫;而曹操一方,则是破了彭城后,士气恢复,将士不再惊惧恐慌,曹操以逸待劳的计策才能成功。

而如今,曹操来势汹汹,连拔五城,又取了朐县大量的钱粮,虽然行军偏急,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士气不仅没有因为急行军而降低,反而因此而变得更旺盛。

反观陶谦,因为连战连败,将士本就惊惧曹兵,又听闻曹兵连拔五城,士气早已变得惊惧恐慌,而陶谦还不自知,认为这种局面还可以用以逸待劳之计来拦截曹操。

陶谦对兵法生搬硬套,此时又以信义质问,让刘备不禁暗叹。

“陶恭祖已经老了,又独断专行,怪不得连郑子武这般有上将之才的良将,也只能在襄贲城当三年县尉。”

“遇强敌不避其锋芒,分其兵势,又如何能得胜?”

见不能说服陶谦,又被陶谦以信义质问,刘备心中的火气也上来了。

“备自得到陶使君书信,率兵四日疾行两百余里,又亲来郯城商议退曹之计,何来背弃信义一说?”

“兵者,死生大事,岂能疏忽?”

“陶使君若要执意在马陵山拦截曹操,请恕备不敢苟同。”

“备已决定在沂水东岸立坚营,若曹兵来,备自会分其兵势!”

说完,刘备拱手一礼,不再跟陶谦争辩,率众骑离去。

见刘备态度如此强横,陶谦气得将手中的佩剑拔出,又狠狠的退剑回鞘。

“真把自己当作豫州刺史了!”

“不过一伪职罢了,老夫赠你兵马,让你当这豫州刺史,也能收回兵马,让你当不了这豫州刺史!”

“哼!”

陶谦死死的握紧了佩剑,双眸之中闪过了怨毒之色。

让刘备屯兵小沛,不过是陶谦看中了刘备的那千余骑兵以及个人武勇,想让刘备在小沛看门守护罢了。

而如今,看门犬开始欺主,陶谦如何能忍?

陶谦可不是善茬!

去年假装支持自称天子的阙宣去打泰山郡,然后途中就把阙宣宰了,兼并了阙宣的兵马。

名声好处全都得了!

“商儿,你亲自去一趟马陵山,给曹豹传令,不用再等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