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登基成皇(1 / 2)

听到这话,众人瞬间清醒,随后,都是嚎哭不止。

朱慈煊的记忆虽然主要来自未来,这个世界的记忆只是模模糊糊,隐约记得一点,但总归还是记得些的。

因此,他心里对永历帝还是有些感情的,故而也跟着哭泣。

军中其他将士听到哭声,便来营帐前问询。

很快,永历帝驾崩的消息传遍全营,所有将领、士卒、百姓也跟着哭泣。

一时之间,营中哭声遍地。

待哭了一会,李定国问那名士兵皇帝是如何驾崩的。

那名士兵哭道:“是被吴三桂那个狗贼用弓弦勒死的。”

众人听到这话,都是怒气冲天,纷纷痛骂吴三桂这个叛徒。

这时,朱慈煊心想:“看来永历帝被勒死这条历史线并没有因为我的逃跑而改变,这样,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应该也不会有大变化,如此,对我复国是利好。”

为了确认历史线变化多少,朱慈煊问起永历帝具体死亡过程。

那名探子将自己探查到的消息全盘托出,告知众人。

其他人听后,更恨吴三桂。

而朱慈煊却暗中将其与自己了解的历史做对比,发现相差不多,心中暗喜,只觉得“出海复国”计划又可行了几分。

但他脸上依然表现的十分悲伤,眼眶中的眼泪未有一刻停止流出。

又哭了一会,他暗中观察其他人,发现这些大明忠良皆是痛哭不已,看来都是十分思念先皇。

尤其是李定国,更是哭的悲惨至极。

朱慈煊记得之前看史书时,李定国在得知永历帝死后,披发徒跣,号诵抢地,两目皆血泪。

本以为自己逃出,能让他哭的稍轻一些,却不想哭的依然如此情真意切。

其忠贞爱国之情,可见一斑。

他唯恐李定国如同历史上那样“哭死”,便想上前安慰。

但又想,自己作为太子,此时不痛哭,却去安慰其他人,有所不妥,便也忍住如此做,只能在心里为李定国祈祷了。

好在李定国哭了一会,知道还有正事要做。

他抹净眼泪,起身对众人道:

“先皇兢兢业业,爱民如子,率领我等与鞑虏抗争十数年,如今却被奸臣狗贼所杀,实是可悲至极。

“我等虽然怀念先帝,心中悲苦,但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

“太子殿下天资聪慧,异于常人,能从看守严密的寺庙中逃出,又得太祖托梦,获知天机,实乃天选之帝。”

随后,李定国跪在朱慈煊面前道:“请太子登基,率领我等驱除鞑虏,光复山河。”

其他将士也紧随其后,跪在地上高呼:“请太子登基。”

朱慈煊学着历史上所说的,连续推脱三次,待众人多次进言之后方才说道:

“吾作太子多年,常伴先皇身旁,自知与先皇相比,与列祖列宗相比,相差甚远,故而不敢担当大任。

“然而如今我朝风雨飘摇,强敌当前,先皇又骤崩,国家不能没有人担当重任,众位爱卿又如此劝进,吾深思付托之重,只得接受。

“待吾登基后,必当革故鼎新,励精图治,如同当年太祖皇帝一般,率领大家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尔等随大明至今,皆是忠义之士,到时定然论功行赏,绝不亏欠……”

待朱慈煊应下登基之事后,众人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随后,众人依礼办理永历帝葬礼之事以及朱慈煊登基之事。

自此,朱慈煊继承大统,改年号为“平清”,既有“天下太平,清朗和谐”之意,又有“踏平清朝”之寓。

数日之后,朱慈煊为永历帝守孝完毕,开始主持国事。

这些日子,他一直观察李定国,唯恐他像历史中一样在这前后去世。

好在自己的想法得到验证,李定国所得应该只是疟疾,并非不治之症。

所以在自己“预防疟疾”之法发挥成效之后,对方并没有得任何疾病。

而且在永历帝驾崩后,他虽然伤心不已,但由于自己继承大统,大明正统得以延续。

所以他也没有如同史书上那样哭的双眼流血,悲愤而死。

如今他虽然悲伤,但身体还是十分健康的。

这令朱慈煊感到十分高兴,自己算是有一员大将可用了。

然而,在自己高兴之际,众人又要开始“发难”了。

这日,朱慈煊又与众将领商量国事。

刚开始,便只是聊些营中将士得病情况,待得知获病者越来越少,治愈率越来越高的时候,朱慈煊心中十分高兴。

随后,他又问起营中粮草情况。

这一次的回答却不容乐观。

为躲避清兵搜查,众人躲在深山之中,难以屯田种粮,只能依靠打猎以及向周边村民征粮获取粮食。

然而历经数月,周边猎物越来越少,百姓的粮食也被征得差不多了,若是继续征粮,百姓自己可能会活不下去。

听到此,朱慈煊心中着急,脸上露出焦急表情。

李定国等将领见状,互看几眼,眼神示意后,纷纷跪在地上:

“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