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虎不能等待,他要向山东的核心地带挺近,大顺的招牌已经烂了,只能打着大明的旗号收复青州、济南、德州,把这些城市变成自己抗清的堡垒。所以在修整一两天后,他必须带部队西进,山东军民颇有尚武忠君之风,罗虎不仅能得到乡绅、百姓的支持,还能得到非常多的优秀兵源。
罗虎现在要做的一是给燧发枪的批量生产做准备,二是扩军,先把军队规模搞起来。
扩军也不是什么人都要,五月二十七日,罗虎开始在登州招募战兵,他严格按照戚继光的招兵法,城乡的市井之徒不要,兵油子不要,城里人不要,细皮嫩肉的不要。他只要老实健壮的劳动者,像之前招收的纤夫,以及矿工之类就是最好人选。
罗虎承诺给予优厚兵饷,但登州一隅毕竟人少,他又是优中选优,最终只得合格士兵三百余人。
罗虎把这三百人按照体格划分,身体最为强悍的去赵兴那边,身体较为单薄的归郝有义。
火器部队和冷兵器部队,罗虎都不想荒废,火器是时代所趋,但大明军队在大量使用火器后反而近身肉搏的胆识和本领大不如先,而战场上,哪怕是到了十九世纪,近身肉搏很多时候还是决定战斗胜利的最终一环。
所以在加强火器部队的同时,罗虎也重视冷兵器的使用和提高士兵临阵迎敌的胆识。
至于燧发枪,现在试验、摸索阶段已经过去,罗虎在郝有义和梁嗣业的陪同下观看了燧发枪的试射,他比较满意,允许大规模制造并给梁嗣业的开发团队发银两奖赏。
火枪炸膛是早期火枪使用中的一个最大问题,中国是世界是第一个造成火炮的国家,火器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但到了晚明,中国的火器发展却逐渐落后了,其中一个原因是炼出的铁含磷量高,导致铸成的大炮或者火枪极易炸膛。
在脱磷方法没有发明前,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改用木炭炼铁,但木炭成本高,北林业资源日渐枯竭,木炭供应无法保证。大明只有福建一代的林业资源还算充足,这也是“闽铁”天下闻名的原因。
制造火枪需要闽铁,还需要硫酸、硝石、木炭等配置火药,这些福建的郑芝龙集团都能提供,等到了济南,可以安排刘有全去南方采买。
罗虎又找来杜铭佑,询问他小型野战炮的研发情况。
罗虎希望制成的铁心铜体炮是重约一百多斤,长五尺六寸,载以四轮车就可以快速转移的轻型火炮。
明末,在吸取了西方火炮技术的长处后,明代工匠改进了铸炮技术,使用铁芯铜体铸造法,巧妙地利用了铜之熔点远低于铁熔点的物理性质,于铁胎冷却后再以泥型铸造法或失蜡法制模,并浇铸铜壁。与先前的铁炮或铜炮相比,此种新型火器不仅管壁较薄,重量较轻,花费较少,而且比较耐用。
松锦大战后,皇太极俘获了完整的明军高水平制炮体系,原来负责给满清造炮的王天相、金世祥被立即调往锦州,靠着那些俘获的工匠,他们在一年时间内就制造出了当时有较高水平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所用工艺是铁芯铜体,炮管厚度比旧炮减少了三成至一半,炮重三千六百斤上下,足以摧毁明末时期的大部分城墙。
吴三桂在崇祯十五年铸造定辽大将军炮,在炮管粗细略小于满清的情况下,身管却比满清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长了二至四成,高倍径能给炮弹更高的初速,在技术水平上仍稳稳压过满清。
炮的制作有一个相当长的周期,杜铭佑只是给罗虎介绍了他团队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罗虎也不着急,给予杜铭佑更多的时间,让他放手去做。
在遥远的北京城紫禁城武英殿内,多尔衮召集满清要员开会。
满清入关后,只维持了短暂的安宁,但多尔衮一纸剃发令,把满汉矛盾又推到了风口浪尖,京畿附近的三河、昌平州、宛平、大兴、霸州等地揭竿而起者无数,都是打着反抗满清的旗号。
多尔衮无奈,只能询问诸王和大臣的意见。
“要我说,咱们把那些闹事的,以及北京附近的汉人全都杀光,把财物、美人运到沈阳去,然后一把火烧了这北京城,不就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了吗?”说话的人是阿济格,他总是这么直白。
多尔衮心中暗道一句“莽夫”,开始把注意力移到范文程和洪承畴的身上。
“范大人认为该如何处理此事?”
范文程恭敬一礼,道:“禀摄政王,奴才认为汉人多有闹事,皆是因为传言我大清要强行剃发导致的,只要我们布告天下,汉人衣装发式悉听尊便,便可息事宁人,确保这些地方太平。”
听完范文程的话,多尔衮却是直蹙眉。
剃发令是满清国策,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便在辽东被严格贯彻执行。如今他们入主中原,这一国策理所应当全面推行。
“范先生,不实行剃发令,又岂知谁真正臣服于我大清,谁又心怀不服呢?”
见多尔衮不高兴了,范文程赶忙说道:“王爷,我大清刚刚占领直隶地区,还需要时间稳固统治,而且现在山东、河南、山西等地还在明、顺手中,当下,不宜激起民怨。剃发令是一定要执行的,但不急于一时,等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