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大唐两百七十年(3 / 4)

在任何一个政治势力中,总是会分为鸽派和鹰派,从情感,大多数人都比较喜欢强硬的鹰派,但实际不是这么简单划分的,在鸽派中也分为投降派和主和派,这两者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投降派就不说了,主和派是主张对话解决,能不打仗就别打仗,对双方都不好,但如果迫不得已打仗的话,他们也不会手软。

在燕国中,燕王一脉就属于鸽派,主张和中原和平对话,对于现在的局势来看,这显然是更好的选择,而燕国中的鹰派,或者说,所有的鹰派,都比较极端,很多时候,没必要打仗的时候,他们也一定要往前冲。

洛星云就是看透了这一点,现在燕国既然被这些主战派所把持,那战争就不可能有机会停下,在这个时候还妄想和谈,那就是典型的绥靖。

只有给这些人迎头痛击,才能让他们冲动的头脑冷静下来,有一丝的可能走到谈判桌。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永远都不会走到谈判桌,通常对于主战派的结果,都是在战争之后全部干掉,然后和主和派谈判。

这个道理天子也是知道的,但他还是有些犹豫,“洛王,能不能派人再去谈一谈,我们之前不是已经答应给燕国一百五十万石粮食,如果能不打仗,最好还是不要打仗。

之前你不是说过,如果我们和燕国打仗的话,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

洛星云心里都在滴血,但还是坚决的说道:“可以去谈一谈,但不要报什么希望,还是要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臣会派遣家族中的子弟,在一些关键的城池守好,陛下放心,大唐的国祚不会倒在这里。”

当听到大唐国祚的时候,天子才猛然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来进攻中原的人,不是李氏宗王,而是外姓,换句话说,现在不是李氏内部的内战了。

李慎猛然坐正了身子,将自己刚刚想到的告诉洛星云,洛星云点点头,“陛下刚才没想到吗?臣之所以说要严厉打击,就是因为,他们是真正的乱臣贼子啊。”

李慎这下态度有些变化了,他在大殿踱步,在思索着这件事,他觉得自己先前想的的确是有些太过于简单。

对于燕国的那些人来说,这可是造反,而且是贵族造反,自古以来都没有多少贵族造反还能够得到善终的。

“洛王你的意思是,他们一定要将朕这个皇位拉下去,才会罢休。”

洛星云理所当然的点点头,“造反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他们当然要拼尽全力的将陛下拖下水,将大唐掀翻才会罢休。

难道他们真的是为了燕国百姓而起兵的吗?

要知道,现在真正的为天下人所着想的,只有我们。”

李慎彻底被说服了。

“就按照洛王你说的,这件事稍后朕会召开御前会议。”

一旦有爆发战争的可能那整个帝国都要围绕着帝国而战。

尤其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

很快帝国的大臣就都进了皇宫,在天子将当前的情况以及他和洛星云商议的事情告知之后,众人的脸色都是大变。

“陛下,现在实在是没有打仗的资本,我们可能就连一场战争需要的粮草都筹备不出来。”

战争对于粮草的损耗之大,是难以预料的,就算是在正常的年份里面,连续的战争也会让帝国空虚,更不用说,现在本就是空虚的情况。

“这燕国真是疯了,他们哪里还有什么余力打仗,如果这一场战争失败了,草原会死无数的人。”

有大臣痛声骂道。

他说的一点都没错,燕国几乎是在赌国运了,为了这场战争,基本整个燕国还存有的资源,包括牛羊等都被带了出来,如果不能从南国掠夺到足够物资的话,燕国很快就会陷入崩溃之中。

到了那个时候,大片大片的百姓都会饿死,现在的五百万人口,很可能会十不存一,大唐两百多年的发展成果,可能会毁于一旦。

至于从中原这里是否能够抢到东西,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还真的能。

在各个城池的府库中,都有送来的赈灾的粮食,只要夺取这些府库,就能够得到粮食和物资,对于体量比较小的燕国来说,只要能将帝国北境的那些城池都掠夺一遍,可能燕国就有活路。

但代价可能是大唐内就会有很多很多人死去。

这些粮食都是有份的,每少一份就代表着有一个人要饿死。

从更加极端的情况来看,少一份代表着不是一个人饿死,在争夺生存权的过程中,死的可能是十个人,一百个人,一直到所有人都觉得剩下的东西够活,战争才可能停下。

而且战争一旦开始,秩序就会崩坏,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现在大唐之所以还能走钢丝,是因为秩序还在,大唐还掌控着宏观的分粮,虽然在最基层肯定有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情,但大致,粮草还是能分到该到的人手里。

如果秩序一旦打破,那人的本性立刻就会让一切都毁于一旦,人会倾向于存储足够往后生活的物资,在囤积物资的时候,一个人活着,可能就有五六个人活不了。

尤其是现在有朝廷强力镇压,实行军管,按需分配粮食,等到秩序一被破坏,那些高门富户,就会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