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个中心两条铁律(1 / 2)

康熙看着情绪被自己调动起来的众皇子们,笑道:“好,纸笔就在你们面前。如果你们谁有什么想法,现在就写给朕。不必拘束,放开写,把你们的宏图远略都写出来。朕就是要借此看看儿子们的心胸。若是你们患得患失,瞻前顾后的,反倒辜负了朕的这番信任。”

康熙说罢,一拍手,外面的李德全推开院门,带着十几个小太监,端着笔墨纸砚、烛台和十几个落地小几进来了,把几案摆在众人面前,又在几案上摆放好准备妥当的笔墨纸砚、烛台。

“写吧,都写下来,好好写下来。”康熙感觉自己好像引诱白雪公主吃毒苹果的皇后,循循善诱,又隐约透露出急不可耐的心思。

趁着现在这些阿哥被忽悠上头,赶紧写,写完了,白纸黑字为证。就算明天和门人一商量,反应过来,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众阿哥纷纷应和,拿起纸笔,开始埋头奋笔疾书,大清朝最高规格的夜间临时测试正式开始。

当然也有阿哥写不出来的,左顾右盼,康熙就像监考老师一样,走过去,施与无声的压力与警告。

月华如水,别的阿哥心里怎么想的不知道,想要夺嫡的那几位心中都燃起了熊熊烈火。

一个时辰后,考试完毕,考生离场,康熙不顾年老体衰,戴着眼镜连夜阅卷。

他一篇一篇看着众阿哥写的个人战略计划书,越看越开心,这有些阿哥可以啊!真照着他们想的这些天马行空的来,那末代皇帝也不用等到下一代了,自己闭眼之前就可以从皇帝的岗位上光荣下岗了。

认可、鼓励、支持!不过有些问题上,为了以防意外,自己还是要给这些发展战略打两个重要补丁。

第二天,康熙把在昨天考试中合格晋级的阿哥都叫过来。这回没让大家再席坐在院子里,众人一起进了烟波致爽斋的正厅,康熙坐在当中的太师椅上,晋级的阿哥们分坐在康熙左右。

康熙笑呵呵的看着晋级的众位阿哥,李德全给每人奉上茶水,气氛和昨天相比,轻松缓和太多。

康熙喝了口茶,对下首众人说道:“你们昨天写的想法,朕都仔细看过了,深合朕意的,今天都在这里了。”

坐在下面首位的太子打量着堂中诸位兄弟,老大胤褆喜笑颜开、老三胤祉老神在在、老四胤禛面如冰霜、老八胤禩和煦微笑、老十胤誐一脸惊喜、老十三胤祥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以及老十四胤禵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

康熙看着两手边意气风发的皇子们,徐徐开口道:“这些想法,只要朕还在,都会给你们机会。但有些话,朕必须提纲挈领的说在前面,这些原则问题,无论你们是兴文、尚武、开商、正风、树德,都必须遵循。”

“朕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条铁律:

“所谓一个中心,即必须以开源为中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们即使有雄心壮志,也需积跬步、聚细流,才能致千里、成江海。”

“这想办事,就要花钱。朕也只是个皇帝,不是神仙,就算金口玉言,也变不出钱来。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都记在账上,你们经手过六部部务,心里都清楚。怎么办呢?钱从哪里来?朕思来想去,光靠着眼下这些收入肯定不够。既然不能节流,就必须开源。这是一个中心。”

清朝作为封建君主专制之巅峰,为了以少制多,将整个国家以落后的思想和生产方式牢牢桎梏,最终让中华变成一滩没有活力的死水。冒然破旧,阻力太大,不如先立新。用开源之策把一滩死水搅动起来,哪怕变成浑水,也比死水要强。

“这开源之法在具体执行上,就需遵循两条铁律,以后不管牵涉何事,都不能与之违背。”

“第一条铁律,不能亏待满洲旗人。这天下,终究是我爱新觉罗家的,是满洲八旗的,万不能让咱们自己人吃亏。脏活、累活、苦活、琐碎活、技术活,让汉人去干。清贵的、坐享其成的再留给满人。”

“第二条铁律,不能忘记满洲根本。咱们满洲八旗必须守住尚武的精神,守住骑射的传统,要上战场去杀敌,而不是躲在屋里打算盘。能流血去抢的东西,决不能流汗去做。”

对诸位皇子而言,康熙此前虽多次言及满汉之别、满汉之防,但第一次提炼到这样简洁明了,毫无顾忌。句句如黄钟大吕,震撼人心。

康熙接着说道:“譬如这老大、老十四都提到了意图北面用兵之事。老大不忿于此前索额图与沙俄之媾和,签订《尼布楚条约》主动退让,想要再度出兵东北;老十四请缨与准格尔一战。你们的想法都非常好。如今阿拉布坦在准格尔出兵喀尔喀蒙古,车臣台吉抵挡不住,西宁将军请调兵防护。正是用兵之时。这准格尔一直如此猖狂,屡次三番引军入侵,就与沙俄在背后挑唆支持有关。这样看来,老大和老十四的想法一个是围大梁,一个是救邯郸,围魏救赵,也算不谋而合。”

“但尼布楚在东北,喀尔喀在西北,你们若同时出兵,就是两线作战。这样粮秣军饷算起来,几千万两银子都打不住。这两场杖打下去,国家也被掏空了。所以,如何两难兼顾?就是刚才和你们说的,做事情要抓住的'一个中心'了:开源!”

“从哪里出开源呢